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日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2 皮日休834?—902

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出身寒微,咸通八年(867)进士,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后出任毗陵副使。大约于乾符五年(878)在苏州参加了黄巢起义部队。黄巢军进入长安,署为翰林学士,后死于兵乱中,死因不明,说法不一。他工诗和小品文,多为讽刺时政之作,诗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诗歌讽刺上层统治者,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如《正乐府》、《橡媪叹》、《哀陇民》等。散文能继承古文运动的传统,峭拔有力,自成风格。《鹿门隐书》60篇,借古讽今,都是有为而作。撰有 《皮子文薮》。

皮日休834?—902以后Pi Rixiu

唐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出身贫苦,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曾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与之唱和,人称“皮陆”。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复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巢所杀。一说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
在诗歌方面,皮日休最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论诗重视美刺,强调其政治作用,他的《正乐府》10首和《三羞诗》3首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大起义前夕的社会面貌,其中《卒妻怨》、《贪官怨》、《橡媪叹》、《农夫谣》、《哀陇民》写劳动人民种种不同遭遇之苦,深刻动人,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鲜明政治态度。这些诗语言平易,不事雕琢,自然动人。他还有一些诗“另开僻涩一体”(沈德潜《唐诗别裁》),以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另有所谓“吴体”及回文等游戏之作。
皮日休的散文成就大于诗歌。在散文方面,他最推崇韩愈,继承并发扬了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精神。他论文主张“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文薮序》)不为空言:主张发愤著书,他的文章托古讽今,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强烈的不满。在《鹿门隐书》中他指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在《读司马法》中,他进一步揭露历代所谓开国之君的凶残面目:“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所以他认为人民可以反抗暴君,“扼其吭,扼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谤》)。这些富于战斗性的文章鲜明地反映出大起义前夕,农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著有《皮子文薮》。

皮日休约834—约902

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省)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八年(867年)进士。曾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与之唱和,人称“皮陆”。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复出为毗陵副使。皮日休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论诗重视美刺,强调其政治作用,他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三首,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大起义前夕的社会面貌,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抨击暴政的鲜明政治态度。诗句平易,不事雕琢,自然动人。皮日休的散文成就大于诗歌。他主张发愤著书,在文章中托古讽今,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强烈的不满。著有《皮子文薮》(又名《皮日休文集》)十卷。

皮日休约834~842

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醉吟先生、鹿门子。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文学家。公元861年中进士,后为太常博士。黄巢起义后,皮日休参加起义军。义军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是晚唐时期大放光彩的一枝奇葩。鲁迅评价道:“是 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和锋芒。”皮日休的散文说理酣畅淋漓,措词峭拔有力,善于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讽古喻今,极富现实战斗性,其中以《鹿门隐书六十篇》较为有名。
皮日休的诗歌继承白居易文学观念,多为乐府,诗风朴质刚健,但成就不高。

皮日休约834—约883

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今属湖北)人。初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间气布衣、鹿门子等。咸通进士,曾任著作郎、太常博士等职。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此后去向,众说不一。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其诗上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有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散文成就高于诗,犀利练达,借古讽今,抒写愤慨,为鲁迅所推许。有自编《皮子文薮》十卷。

皮日休约834—883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逸少,又字袭美。湖北襄阳人。曾任太常博士,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他参加农民政权官任翰林学士。在参加农民政权前作有《皮子文薮》。他在伦理学方面的贡献在于: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否定鬼神祸人,人生疾病是由“饮食不节、哀乐所失”造成的,“凡在是病者,人也,非天也”(《祀虐疠文》)。否定“相面”之术,主张求实不必“相形”而应“相心”,靠自己主观努力去争取。他的人生伦理观有值得人们借鉴的一面。

皮日休


皮日休约834——883

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读书,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四年(863)离家,漫游求仕,抵至长安。七年春,应举不第,归寿州(今安徽寿县)编次诗文集《文薮》。咸通八年登进士第,但未得官职。次年离京达苏州,与吴中名士陆龟蒙相识,结为诗友,酬答唱和,有《松陵集》。十三年回长安,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黄巢称帝后以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中和四年(883)起义失败,其下落不详。一说为黄巢所害,一说被唐朝统治者诛杀,一说逃奔吴越投靠了钱镠,至今尚无定论。皮日休的文学创作十分丰富,几乎包括当时所有文体。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他推崇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认为文学必须“上剥远非,下补近失”(《文薮序》)。其散文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政论小品文,更富于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是晚唐时期大放光彩的一枝奇葩。鲁迅称其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的散文具有观点鲜明、锋芒犀利、说理透辟、爱憎分明、短小精悍、善用比喻的特点。《皮子文薮》,今存,凡10卷,散文作品占9卷。另,《全唐文》辑录短文7篇。


皮日休

皮日休约834~约883

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号鹿门子、醉吟先生、间气布衣等,襄阳(今属湖北)人,咸通进士。曾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职。后加入黄巢义军,官翰林学士。兵败身亡,死因难明。有《皮子文薮》10卷。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二人有酬唱集《松陵集》。其诗多为唱和之作,平庸无奇。《正乐府十篇》、《三羞诗》等稍佳,反映了唐末阴暗的社会现实,诗风也较刚健质朴。其小品文的成就高于诗歌,《读司马法》、《鹿门隐书》、《原谤》等,尖锐揭露和抨击了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统治者,行文简练,言辞辛辣,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