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黄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皮黄腔

皮黄腔是由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组成的一大声腔系统。
西皮最早叫襄阳腔,又称湖广腔,是在湖北襄阳一带发展起来的,并在湖广一带盛行。但是西皮本身却是秦腔,是秦腔流传到湖北,发生变化后而成的。西皮在音乐风格上仍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
二黄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学术界对此认识不一。一种认为它是由安徽的四平腔发展而来的。另一种认为它是在江西宜黄产生的。因为宜黄有一种地方戏,和二黄腔非常相似。
在清乾隆(1736~1795)以后,二黄腔由于受观众欢迎而广为流传,逐渐流传到了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其中以安庆二黄为最佳。在嘉庆、道光年间,二黄在湖北与西皮相结合而形成了皮黄腔。在乾隆年间,徽班开始进入北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汉调艺人进京搭徽班演出,使西皮、二黄极度融合,而形成了皮黄腔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
皮黄腔是戏曲史上影响很大的一个声腔。它不但在湖北、安徽、江西有了迅速的发展,而且流传到了河南、山西、北京及南方的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皮黄在南方各地,又派生出许多新的皮黄剧种来,如广东的粤剧、云南的滇剧、广西的桂剧等等。同时皮黄也是一些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川剧、潮剧、赣剧等。
京剧的出现,则是皮黄发展的高峰,它是继昆腔后又一个风行全国的大剧种。由于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因此“皮黄”有时也专指京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