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盂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盂鼎

西周早期青铜器。也称大盂鼎。因鼎为康王时大臣盂所作而得名。清代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铭文291字,记载康王册命臣下盂并赏赐之事,所记赏赐奴隶的情况,是研究西周奴隶制的重要资料。鼎高102.1、口径78.4厘米,重达153.5公斤。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盂鼎

西周早期制品,相传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圆形腹,下部略鼓,圆底,三柱状足。口折沿,双立耳外撇。造型雄伟凝重。装饰较为简朴,口沿下饰带状兽面纹,起短扉棱。足上部亦饰兽面,有曲折扉棱,下加二道弦纹,与腹部纹饰相呼应,同中有异,形成巧妙的对比。此器形制、纹饰为西周早期圆鼎的典型样式,具有严谨、简明的作风,朴素而不失精致、华贵。器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字,记载此鼎作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0年),是盂为祭祀其祖父南公而作。铭文还记述了康王总结的周朝开国经验,认为商之所以亡国,在沉湎于酒,因此告诫盂不得酗酒。铭文中的这一内容可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印证,颇为珍贵。周人反对酗酒,西周青铜酒器衰落即与此相关。此器通称大盂鼎,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失。


盂鼎

盂鼎

又称“大盂鼎”。西周早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腹内有铭文19行291字,记载康王对盂的册命。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同出小盂鼎系同一人之器,已失。仅流传铭文拓本。记述盂受命征伐鬼方之事。都有重要史料价值。

盂鼎

西周早期青铜礼器。因作器者为“盂”(康王时大臣)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初年出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包括大盂鼎和小盂鼎。前者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已佚,仅传铭文拓本。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重153.5千克。深腹,二立耳,三柱足。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兽面纹,足上部有扉棱。腹内有铭文291字,内容为康王对盂的册命。首先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并颂赞文武二王的盛德。接着记述王让盂接续其父祖的官职,并赏赐盂以财物和臣民奴隶,让盂管理诸戎之事。盂感谢王的册命,制作祭祀其祖南公的宝鼎。铭文所记商代侯甸之制和赏赐奴隶情况,是西周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同出的小盂鼎与大盂鼎系一人所作之器。铭文记述盂受命两次征伐鬼方,献俘告庙,受到周王的赏赐,也有重要史料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