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盖叫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34 盖叫天1888—1970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省高阳县人。童年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初学武生,改老生,因倒嗓回演武生。师法南派武生李春来,又借鉴武术,观察动物形态,汲取诸剧种武生之长,独创“盖派”艺术。1934年在上海摔折了右腿,接骨错位,愈合后踢之使断,重新接骨,以延续艺术生命。1952年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6年文化部举行盖叫天舞台生活60年纪念活动,再获荣誉奖。盖叫天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一是着重刻画人物的个性,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故往往武戏文唱。演武松有“江南活武松”之誉。二是讲究造型美。把人物内在的 “精、气、神”和外在动作完美结合起来,使做打具有韵律感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美,且使观众从四面八方各得其妙。拍有电影《盖叫天的舞台艺术》和《武松》,并出版了《粉墨春秋》。 盖叫天1888—1970京剧演员。本名张英杰,号燕南,直隶(今河北)高阳人。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宗法李春来(1855—1925)而有所发展。注重造型美,讲究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气质,形成“盖派”表演艺术。擅长演全部《武松》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盖叫天1888—1970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本名张英杰,号燕南,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擅演《武松》、《三岔口》等。勤学苦练,虽曾折臂断腿而坚持不懈,艺德高尚。陈毅曾题词赞他为“燕北真豪杰,江南活武松”。曾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著有自述传记《粉墨春秋》。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一)演员必须加强品德等的修养。认为“戏里尽是学问,有如何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一个演员要是私下没有在生活上斗争的思想,不是日夜捉摸,自己管住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那他戏也准演不好。你想,一个私下胡里胡涂,自己生活都管不好的人,他能把戏中的生活给演对了吗?”(《粉墨春秋》第99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二)演戏无大小角。“我们搞艺术要有创造,戏中人物无大小,只要演得好都是正角儿”(同上书,第152页),不能只想演大角色而不去演小角色。(三)演员心中须有“明镜”,“一方面虚心向生活学习,向前辈学习;一方面要自己常常‘默’,由 ‘默’到‘悟’”(同上书,第90页)。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盖叫天的艺术伦理思想重在演员个体品德的修养,他一生正是以忠于艺术、不断进取、品德高尚而载入史册的。 盖叫天盖叫天 (1888—1971),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童年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初学武生,后改学老生,倒嗓后复演武生。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曾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擅演全部 《武松》,摄有影片 《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 等。 盖叫天盖叫天 (1888—1971),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童年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初学武生,后改学老生。倒嗓后复演武生。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曾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擅演全部《武松》,摄有影片《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等。 盖叫天京剧表演艺术家。1888年11月13日生,1971年1月15日去世。河北人。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长期在上海一带演出。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与人物气质,世称“盖派”。代表剧目有《武松》、《三岔口》、《一箭仇》等。曾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浙江省分会主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