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眼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眼睑yanjian陆生动物眼球的前方,具有保护眼球不被外物侵害功能的结构,称为眼睑。眼睑由皮肤、肌肉 (眼轮匝肌有闭眼作用,睑板肌有提睑作用) 和结膜等组成,俗称“眼皮”。眼睑一般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在鱼类中,除软骨鱼和弹涂鱼具有类似眼睑的结构,但不能活动外,一般无眼睑,故眼球显露,无法闭合; 两栖类虽具有上下眼睑、但仅下眼睑和与其连接的瞬膜,靠眼球的陷入和突出动作而活动,可防止离水后受干燥和风尘的侵袭; 爬行类 一般都具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但有些种类,如守宫和蛇等的上、下眼睑在中央愈合、并角质化,形成透明的板状,故不能活动; 鸟类除具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外,还有发达的“第三眼睑”(瞬膜)遮掩眼球,有保护鸟类在高空飞翔中免受风沙侵袭眼球的作用;哺乳类具有上下眼睑,眼的闭合主要靠上眼睑的下垂以覆盖眼球。瞬膜一般多已退化,针鼹无瞬膜。但有些种类,如鸭嘴兽、土豚、马、驯 鹿、猫和熊等仍有瞬膜。食肉目虽有瞬膜,但不能掩盖整个角膜。 眼睑yanjian俗称眼皮。分上睑和下睑,闭眼时遮在眼球前方,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在内眼角附近的两睑缘上,各有一泪点。眼睑的边缘有一排睫毛,有阻挡灰沙的作用。眼睑的组织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结膜。皮肤和结膜之间的睑板,为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睑板腺,分泌油样物,有润滑作用和防止泪液外流作用。眼睑的皮下组织薄而疏松,容易发炎和水肿。当眼睑感染或患肾炎等症时,常可见显著的睑水肿。睫毛的皮脂腺有炎症时常肿胀形成麦粒肿。睑板腺阻塞时可形成睑板腺肿,亦称霰粒肿。 眼睑palpebra保护眼活动的皮肤褶。分为上眼睑、下眼睑和第3眼睑。上、下眼睑为眼球前方的皮肤褶(鱼类无),其边缘生有睫毛。第3眼睑又称瞬膜,位于眼内角的结膜褶。在少数鱼类、无尾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呈半透明状,活动时能遮住眼球。家畜的第3眼睑为内有软骨支架的半月形皱壁,常有色素。当动物闭眼或抬头时,第3眼睑可迅速覆盖至角膜中部,但迅即恢复原位。 眼睑分为上下两部。上睑较下睑大而宽。上睑上界为眉,下睑下界与颊部皮肤相连续,无明显分界。眼睑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间的间隙是睑裂。成人睑裂长度为27~30mm,宽度平均为8~11mm。睑缘宽约2mm。分为前缘和后缘。前缘有睫毛2~3行,上睑有睫毛约100~150根,下睑有约50~75根。平视时,上睑睫毛倾斜度为110°~130°,下睑睫毛倾斜度为100°~120°。睫毛能保持3~5个月,新陈代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