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短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短褐duǎnhè也作“裋褐”。贫贱者或僮竖所穿的粗布短衣。《墨子·非乐上》:“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糟糠。”清孙诒让间诂:“短褐,即裋褐之借字。”又《公输》:“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荀子·大略》:“衣则竖褐不完。”唐杨倞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冬则毛裘解札,短褐不掩形。”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百姓或短褐不完,而犬马衣文绣。”《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南朝宋裴骃集解:“徐广曰:‘一作短,小襦也,音竖。”’唐司马贞索隐:“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魏书·胡叟传》:“高闾曾造其家,值叟短褐曳柴,从田归舍。”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清方文《将去彭城留别魏少尹》诗:“短褐尚不完,敢作狐貉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