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字世龙, 初名㔨, 小字匐勒。 上党武乡 (今山西榆社北) 羯人。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十四岁时,随邑人行贩洛阳,又为人力耕。二十多岁时,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到山东茌平师懽家为田奴。西晋末年,联合汲桑反晋,队伍不断扩大。汲桑败亡后,他率众投奔刘渊,被任命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后又屡加官爵。石勒即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不断充实自己的队伍。公元311年,消灭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十余万,歼灭西晋主力,随后与王弥等攻下洛阳,不久又诱杀王弥,并吞其部众。重用汉族士人张宾,并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力量,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314年袭取幽州,俘斩王浚。316年又攻取并州, 刘琨亡逃段匹䃅, 后被杀。 319年, 北据襄国 (河北邯郸市) 称赵王。 不久又改天段匹䃅, 东晋祖逖死后,石勒又收复东晋攻占的黄河以南地区。青州曹嶷也投降石勒。后赵达到全盛时期,疆域南过淮河、北至燕代之地,西起河西、东至海。成为占有中原大部的国家。328年在洛西消灭刘曜,前赵灭亡。330年,石勒称赵天王,不久称帝,改元建平。后营建邺都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声威大振。石勒在军事征伐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胡汉分治,并拉拢汉族地主阶级; 在经济上鼓励发展生产,减轻剥削; 并提倡文化,兴办学校,崇尚儒学,提倡佛教等,因而稳定了后赵政权。333年死,终年五十九岁,追谥明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一说在今河北邢台西,一说在山西榆社县北,一说在山西临川县西北)。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319—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少为人力耕。20余岁时因灾荒被晋官吏掠卖山东为奴。趁西晋末内乱之机与牧主汲桑等聚众起兵。后投刘渊为大将,用汉人张宾为谋士,曾先后与王浚、刘隗等作战,渐发展为割据势力。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太和元年底(329年初),俘刘曜,灭前赵,取得北方大部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刑台西南)。三年,称帝,年号建平。他倾慕汉文化,在位时曾制定律令官品制度。死后子弘嗣位,被石虎所杀。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人。羯族。字世龙,又名匐勒。有勇略, 善骑射,自幼常代父掌部落事务,为众所服。西晋太安(302—303)中被晋军掠卖山东为奴, 与汲桑等聚众起义, 一度攻取邺城,后兵败,投汉国刘渊为将,历仕刘渊、刘聪、刘粲、刘曜数朝,屡统兵与晋攻战,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权位日重。太兴二年(319)自称赵王、大单于,建政权,史称后赵,统有二十四郡,重用汉族张宾总朝政。屡败晋军及周围诸部,据有冀、并、幽州及辽西一带。太和元年底(329年初)灭前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太和三年(330)称帝,改元建平。在位期间,删减律令,立朝仪,核户籍,定租赋,兴学校,令诸郡立学官。追谥明皇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