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窟艺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窟艺术在山体上开凿洞窟的佛教寺庙建筑。它包括石窟营建及雕刻,壁画绘制,佛像雕塑等综合的艺术形式。 隋 敦煌石窑内景 (427窟) 石窟艺术佛教建筑艺术。包括洞窟内的雕塑和壁画,以及附属在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绘。起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新疆、甘肃、河南等地陆续建造起石窟。以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最为知名。 石窟艺术我国石窟艺术的开凿,创建当始于公元3世纪,直至宋元终止,历时千年;由西向东,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兴盛、衰败密切相连。尽管各个朝代,各个地区的石窟艺术手法、样式、风格有所不同,但西域风格逐渐淡化代之以中国风格是共同的特点。石窟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佛、菩萨、佛传、本生故事及供养人礼佛等。在石窟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形式是石刻造像,塑像,壁画,龛室装饰图案等。我国石窟艺术主要集中在西北、中原一带。著名的石窟如新疆的克孜尔石窟,森塞姆石窟,七里星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材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山西的天龙山石窟,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巩县石窟,鸿庆寺石窟,四川的广元石窟,大足石窟;云南的剑川石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