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硅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硅谷Guigu

半导体工业的密集区域,因半导体工业的基本材料为高纯度的硅及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而得名。随电子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以科研机构为依托,是多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中心。其一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50公里的圣克拉拉县的一条山谷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集中了美国96%的半导体公司,是世人公认的电子工业心脏;其二为日本九州的“硅岛”,位于九州岛北部,以九州大学为依托,集中了日本微电子工业产量的40%和产值的30%;其三为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园区的“硅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参与,环波士顿市外缘高速公路分布着电子、宇航、国防、生物工程等全美微电子技术中心,被称为“美国的技术公路”;此外还有英国自伦敦沿太晤士河向西沿至布里斯托尔的太晤士“硅地”、英国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硅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座城市罗利——达勒姆——查珀尔希尔之间的“硅三角”、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沃思堡的“硅平原”、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的博尔德“硅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紧靠圣迭戈海滨地带的“硅滩”、法国“硅谷”格勒诺布尔、德国“硅谷”慕尼黑、加拿大渥太华西部的“北硅谷”、意大利“硅谷”都灵及印度班加罗尔附近的“硅谷”等。

硅谷

美国重要电子工业基地,著名的世界电子工业最集中的地方。位于美国旧金山市附近的一块山间谷地。该处的半导体工业异常发达,又因半导体的主要应用材料为硅,故名。该地区有12所大学和33所技工学校,并集中有8000多家高级技术公司,其中有电子工业公司3000家左右。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三分之一、导弹宇航设备的五分之一和电子计算机的八分之一均在该地区生产。硅谷一词已衍生为各国的半导体工业的集中地的代名词。其主要特点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技术公司群为基础,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技术要地,既出人才,又出技术和产品,缩短了从科研到生产的过程,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在不少国家竞相仿效美国的做法,建立本国的半导体工业基地,如“日本的硅岛”、“英国的硅谷”等。

硅谷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50公里处的旧金山湾西南端溪谷地带的俗称。现为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中心,世界三大集成电路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研究所。1955年,晶体管的发明者肖克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半导体公司。两年后,他的8名技术人员分出去,创建了现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半导体厂家的费尔柴尔德 (仙童) 半导体公司,这个公司的诺依斯和摩尔研究和发明了平面集成电路技术,标志着电子技术开始进入了微电子技术的新时代。1967年,诺依斯和摩尔又从仙童公司分出去,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就是这个公司在1971年首先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到来。仅仅这一件发明,已使产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硅谷也出了名。硅谷的形成与成长,经历了由一般电子技术开始,再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型机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美国电子工业发展史的缩影。现在硅谷已成为美国高技术发展的中心之一。目前美国五大半导体公司,其中四家都设在这里。还有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也在这里设立。在这里共集中了8000多家高级技术公司,其中电子工业公司3000家,成为全美第九大制造中心。这里生产全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三分之一,导弹和宇航设备的五分之一,电子计算机的八分之一。从1960年以来,这里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达140万人。有20多万员工受雇于电子、军工、宇航、化学等工业公司。雇员中大学毕业生占40%,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工程师有6000多名。现在硅谷成为半导体工业基地的代名词。硅谷的主要特点,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技术小公司群为基础,形成一块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三位一体的技术要地,出人才,出技术,出产品,大大缩短了从科研到生产的过程,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硅谷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新技术革命的实质,已成为世界发展电子高技术的典范。


硅谷

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区就是规范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细胞。“科技工业园区” 的说法始自硅谷。它是在50年代末,由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片果园谷地开始的。由于实现了科研、开发与生产三结合,硅谷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迄今,全世界已经有大大小小900多个比较规范的科技工业园区,其发展的动因、方式与硅谷基本相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地方试图要成为硅谷呢? 其原因很容易理解。前不久发表的一项经济报告所列的统计数字足以诱发人们对成功的渴望:
(1) 硅谷自1992年以来创造了20万个就业机会;
(2) 硅谷从业人员的年薪平均达4.6万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
(3) 仅在1997年,硅谷的风险资本的投资额就增长了54%,新建公司大约3500家,住房开工项目创10年来的最高纪录。
难怪其它城市、州和国家的经济学家和官员们纷纷来到硅谷,希望能够解开硅谷取得成功的奥秘。
公正的说,梦想成为硅谷的大多数地方并未抱有超越硅谷的非份之想。它们只不过是想在信息时代的经济中分得一杯羹而已。但是,哪怕是依照这个圣弗朗西斯科湾畔的无与伦比的经济火车头建立一个规模很小的模型也是极其困难的。
其它地方也可能拥有一流的大学,但是只有斯坦福培养出的毕业生才似乎人人都办了公司。其他地方也可能悄然出现一些风险投资基地,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同桑德希尔大街每个季度吸引将近1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匹敌。这一数字甚至还不包括地区数千家以技术行业为服务对象的律师事务所、猎头公司、公关公司和营销机构等其它商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额。
这些只是硅谷拥有的最显而易见的因素。要仿造那些无形的因素,难度要大得多。这些因素包括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风气; 以认股权为中心凝聚在一起的大批流动人才以及那种激励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编程员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创业精神。
大多数梦想成为硅谷的地方仍在追求它们的第一个奇迹。
在全球一体化的高技术领域内,任何地方都不具备硅谷那样地影响、份量和重要性。硅谷成功的诀窍并不在硅片中,确切地说,这秘诀是它的经商之道。赚几百万美元和发挥重要作用是硅谷的口号,但是,在此背后的策略是对聚集一个丰富的人才库、建造基础设施,然后以有所作为、打破常规的风气全面铺开的策略进行综合研究。不能低估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贡献,它们为智能提供了力量。不仅如此,硅谷一再证明它能够适应环境进行自我改造——这一特征是它得以生存的关键。总之,导致硅谷获得极大成功的大部分因素要归结到某种不能用数量表示的东西: 风气。这是地球上最不寻常的商业环境。
当今时代最强大的两股力量是技术和全球化,在那个令人惊异的地方——硅谷找到了交汇点。在全球一体化的高技术领域内,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硅谷那样的影响、份量和重要性。今天,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技术公司中有1/5的公司把总部设在硅谷,仅其中最大的5家公司的收入加在一起就有400亿美元之多,其市场资本化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
40年来,从这个肥沃的谷地涌现出数千家公司、数百种产品以及难以计数的百万富翁。当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 (即惠普公司的创始人) 曾在那些如今已经成为名胜的车库中艰苦奋斗,研制出了音频振荡器; 一代人的时间之后,史蒂文·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又组装起第一批供应消费市场的个人电脑。他们的成功从许多方面揭示了美国人搞发明的典型经历: 任何有良好创意的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有适当的人给予帮助,就一定能成功。将近两个世纪之前,对水的运输潜力怀有极大兴趣的珠宝业学徒罗伯特·富尔顿经过一番费力地鼓捣和试验之后,终于在美国驻法国大使罗伯特·利文斯顿的帮助下,设计出了1807年行驶在哈德逊河上的第一艘汽艇。托马斯·爱迪生当然是发明家兼企业家的最高典范。在他位于新泽西州的试验室里,他同来自英国和瑞士的匠人一道苦干,使无数发明付诸应用,使专利达到1000项以上。
但是,在硅谷内,革新和商业化的过程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取得的任何成果——无论是在规模上,在财富的创造上,还是在向世界其他地区推广技术方面莫不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诚然,硅谷有它的英雄和传奇式人物。但是,今天称为硅谷的这个极具影响力的地方不是哪一个人,甚至也不是哪一批人创造的,而是由人、创意和金钱以无限多样的组合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惯常状态造成的。你不妨把这种状态称为 “星团”。迈克尔·波特在他1990年出版的《各国的竞争优势》 一书中就用这个词描述过意大利北部、德国中部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活跃异常的专门化工业活动。令人感兴趣的是,硅谷的公司大都没有实行纵向联合,而是需要什么就从一个联系紧密的当地供应网中的其他公司去购买什么。在世界其他地方的 “星团” 中,各公司大体上也都如此行事。
像匈牙利出生的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格罗夫所做的那样,把硅谷比作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或旅馆更恰当一些。在那个生态系统内生长着一些硅谷中特有的物种: 在斜坡上快速奔跑赶去开会的毛躁的青年电子专家; 边喝酒边交流创意,借以形成新产品概念的幻想家; 花钱建立新企业的风险资本家; 彻底垮台的新公司;变成百万富翁的秘书。这样的人你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至少不能在同一地点全都看到。这种生态环境是独特的,而只要那些宝贵的营养——创意和金钱——不断地流入,这些种群和物种看来就会茁壮成长。
美国其他地方——其实也可以说是世界其他地方——可以从这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获得启示。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大脑而不是肌肉; 在这里,知识是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你毕业于哪所大学无关紧要 (尽管不少人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或加大伯克利分校)。你来自布法罗还是来自孟买,也没有什么差别。在硅谷,等级被拉平了,辛勤劳动会得到丰厚地报偿,那报偿便是购股选择权和额外地奖励。在其他地方的美国企业界内,这些信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被采纳,不过知识和智力虽被承认为信息经济的重要资产,但却往往得不到蓬勃发展的环境。经理人员也许口头上会大谈拉平等级,但实际上却并不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冒险可能受到鼓励,但是,说老实话,上市公司与新创公司不同,它们犯不起错误。以社会赔偿计划表现出来的慷慨赠予在美国企业界的较低层面上尚未普及,尽管高层经理人员已确信物质鼓励是重要的。
但是,硅谷居民不应当沾沾自喜。傲慢常常是非凡成功的副产品,而这个谷地既取得了成功也表现出傲慢。生态系统有可能变得不稳定,记住这一点是有益的。即便是在今天,硅谷也不是伊甸园。摩天大楼价格昂贵,就连中等收入的人也只能望楼兴叹,与此同时,丰腴之中不乏小块的贫困地带。像以前已经发生过的情形一样: 硅谷有可能遇到不曾预见的难题和限制。仅10年以前,抵御着日本人的剧烈竞争的半导体工业还受到贸易保护。硅谷在其创立初期,订单中1/4来自政府。然而,这个地区适应了环境并进行了自我改造,来自外部的竞争促进了这一进程。但是,硅谷的 “重新行动者” 们——即那些失败之后再次振作起来尝试新东西的人——会告诉你: 世上没有 “保准成功” 这回事。

硅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50公里处的旧金山湾西南端溪谷地带的俗称。现为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中心,世界三大集成电路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研究所。1955年,晶体管的发明者肖克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半导体公司。两年后,他的8名技术人员分出去,创建了现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半导体厂家的费尔柴尔德 (仙童)半导体公司,这个公司的诺依斯和摩尔研究和发明了平面集成电路技术,标志着电子技术开始进入了微电子技术的新时代。1967年,诺依斯和摩尔又从仙童公司分出去,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就是这个公司在1971年首先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到来。仅仅这一件发明,已使产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硅谷也出了名。
硅谷的形成与成长,经历了由一般电子技术开始,再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型机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美国电子工业发展史的缩影。现在硅谷已成为美国高技术发展的中心之一。目前美国五大半导体公司,其中四家都设在这里。还有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也在这里设立。这里共集中了8000多家高级技术公司,其中电子工业公司3000家,成为全美第九大制造中心。这里生产全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三分之一,导弹和宇航设备的五分之一,电子计算机的八分之一。从1960年以来,这里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达140万人。有20多万员工受雇于电子、军工、宇航、化学等工业公司。雇员中大学毕业生占40%,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工程师有6000多名。现在硅谷已成为半导体工业基地的代名词。硅谷的主要特点,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技术小公司群为基础,形成一块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技术要地,出人才,出技术,出产品,大大缩短了从科研到生产的过程,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硅谷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新技术革命的实质,已成为世界发展电子高技术的典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