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1 碑刻石的一类形制。据古书载:“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汉以后之语也。”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晋代曾严禁立碑,故晋碑难得。 碑Bei《说文》:“碑,竖石也。”碑的原义是无字的竖石,后来发展为刻有文字的碑。秦虽有碑,但不叫碑。自东汉初,始以碑名,并刻有文字。汉桓帝、汉灵帝时,竖碑之风盛行,许多有名的汉碑都是这一时期所刻。碑的正面为阳,刻碑文;背面为阴,刻题名;有的碑文过长,碑阳、碑阴,以及碑侧皆刻碑文。碑首为额,刻标题,多用篆书。碑座为趺,有龟趺、方趺等。 碑文体名。亦称碑文、碑志、碑铭。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碑者,埤也。上古皇帝,始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秦代称刻石,如李斯峄山之刻。汉以后始称碑。其才锋卓立者,首推蔡邕。徐师曾《文体明辨》:“碑实铭器,铭实碑文,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此碑之体也。”碑须“披文以相生”(陆机《文赋》),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刘勰《文心雕龙》)碑文种类繁多,“有山川之碑,有城池之碑,有宫室之碑,有桥道之碑,有坛井之碑,有神庙之碑,有桥道之碑,有坛井之碑,有神庙之碑,有家庙之碑,有古迹之碑,有灾祥之碑,有功德之碑,有墓道之碑,有寺观之碑,有托物之碑。”(徐师曾《文体明辨》)按用途和内容来分,主要有三种。一类为宫室寺观碑文,记载该建筑兴建的缘由、过程、规模、主其事者等情况。其中的寺观碑文,还要叙述所供奉的神佛或圣贤的“法力”、“灵验”事迹或德业,如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一类为功德碑文,记述古代帝王封禅或歌颂自己功德,或者记述某人功绩、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如班固的《封燕然山铭》、韩愈的《平淮西碑》。第三类为墓碑文,又称墓铭、墓表、神道碑、阡表等。内容为记载死者生前事迹,兼诉悼念、称颂之情。古代的碑文往往保存许多珍贵的史料,不少出自名家之手,质朴凝重,条理清晰,用语典雅。 碑纪念性或标志性的建筑物。古代常立于宫、庙门前以识别日影、引阴阳或拴牲口用,秦代以刻石纪事颂德,称刻石,汉以后称碑。碑一般分为纪念碑、纪事碑、墓碑。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3部分组成。碑首常有圆形、方形和圭形数种;碑身常刻有铭纪文字;碑座亦称碑趺,有龟趺和方趺之分。最著名的纪念碑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 m。西安碑林碑石耸立如林,是中国保存珍贵碑石最多的场所,陈列着汉、魏、隋、唐、元、明、清历代名贵碑石、墓志1700多块。泰山亦是中国历代碑石较集中的场所,仅岱庙内就保存历代碑碣151块,也有碑林之称。又如美国首都华盛顿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而建立的华盛顿纪念碑(高169.3 m)、苏联为纪念苏联宇航成功在莫斯科建立的宇宙征服者纪念碑(高100 m)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纪念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