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对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界定的问题。尽管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也已有80年了。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解释是各不相同的。在过去的经济学著作中,通常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并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话来作论证。虽然引用的有些与经典著作中的原意不一定相符,但至少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直缺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邓小平也多次指出,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不是完全清醒的” 并 “没有完全搞清楚”。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这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在建设中少走弯路。
邓小平曾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5、373页)等等。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强调指出: “社会本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可以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界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实现共同富裕是目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保证。
(2)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前人不曾论述过的。邓小平紧紧把握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这一中心论点,从而使其他问题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为了 “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对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这也是正确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2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274页)为什么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因为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人为的拉平收入差距反而会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只会导致共同贫穷,这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只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的基础上先富起来,树立起榜样,通过先富帮后富的办法,才能使人民逐步走向富裕之路,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总之,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述,才能懂得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的实践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富目标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调整生产关系,从生产关系方面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而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劳动中的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保证,计划经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4) 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是与非,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判断。判断的依据就是生产力标准。社会上有关姓 “社” 姓 “资” 的争论,恰恰是忽略了社会本质的表现,把一些非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坚持不放,结果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从而损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拓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求它把生产力纳入研究范围。既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重要内容,合乎逻辑的结论必然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必须研究生产力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这就从分配上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简单地、不切实际地把一切经济关系都归结为生产关系,从而不能正确找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内容。这就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兼容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肯定了二者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否定了以前只是片面理解为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问题的非科学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