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shehuizhuyi zizhi zhidu

南斯拉夫根据本国具体条件采用的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制,是南斯拉夫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1950年6月开始实行,经历了工人自治、社会自治到联合劳动的演变和发展过程。1971年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要求经济部门在工人自治的基础上普遍实行联合劳动的原则。1976年11月颁布《联合劳动法》,企业开始按生产的工艺性质进行改组,实行联合劳动的三级组织形式,并改革银行体制。为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实行自治社会计划,在企业间签订自治协议,企业和政府间签订社会协议,然后在两类协议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南斯拉夫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自治制度可以保证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使劳动者真正成为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成果的主人,从而可以最充分地调动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自治制度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一种形式。通过自治制度,广泛地吸收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如决定社会政策,罢免、选举干部,解决与社会主义自治社会发展有关的各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自治通过联合劳动基层组织、地方共同体、自治利益共同体和其他自治组织等自治形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据具体国情所采用的形式。南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克服因照抄别国模式致使国民经济中管理存在严重官僚主义的倾向,1950年6月,铁托在议会提出“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同年6月26日,联邦议会通过工人自治的基本法,决定把国营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实行“工人自治”。60年代以后扩展到其他领域,通过“自治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发展为“社会自治”,形成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参见“工人自治”、“自治利益共同体”、“社会自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