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语言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会语言学shehui yuyanxue语言学流派之一。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1952年,是美国语言学家H·丘里在他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一书中首先使用的。以后,“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这一概念便被沿用下来。其实,社会语言学的思想是学者们从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中受到启发的。索绪尔提出了“共时”和“历时”两个概念,历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纯净单一的静时态是不存在的,因为时间转瞬即逝,可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时态只能是一种心理现实,不可能是客观存在。学者们在索绪尔两个概念中间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即选择祖孙三代或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调查他们之间的语言变异,从而以共时研究的方法取得了历时研究的数据。这种方法以后推而广之,成了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索绪尔以后,法国的社会学学派认为,语言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社会事实,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捷克的布拉格学派则比较重视语言风格的研究。这两个学派都为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社会语言学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美国首次召开了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以及会后由W·布赖特主编的会议论文集——《社会语言学》的出版。 社会语言学研究与语言的社会本质有关的问题。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将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研究社会语言。例如研究个人用语对其社会环境的依赖作用等。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文化、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美国语言学家丘里1952年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的关系,各种语言变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各种语言社团的语言使用状况,双语现象,语言与性别,语言与环境,语言与政策等。我国于80年代开始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