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集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会集资基础教育一种重要经费来源。50年代初在“村学村办、乡学乡办”时,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种社会公产和农民群众个人捐助。1952年后,乡村小学改为国家办理后,各地办起了民办学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按“谁上学谁出钱”的原则,由学生家长提供,并由公社、大队及师生勤工俭学收益加以补助。“文革”期间推行“社办中学、队办小学”的管理体制,学校经费是“民办公助”。1979年“桃江会议”及1983年“东安会议”后,湖南集资办学迅速形成高潮。据1983~1985年统计,全省共集资普通教育资金4.84亿元。1995年,全省社会集资70125万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