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农工民主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77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当代民主党派之一。邓演达等于1927年12月创建中华革命党,至1930年9月在上海正式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政委员会,即其前身。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采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态度,坚持抗战主张。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2月3日始称今名。创建人尚有黄琪翔、章伯钧等。抗日战争期间,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议。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坚决进行反美、反蒋的斗争。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政协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教育其成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现已成为以医药卫生界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政党,也是中国的参政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Zhongguo nonggong minzhudang

简称“农工党”。是主要由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所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与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于同年11月在苏联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1930年8月9日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 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了《我们的政治主张》等决议,选举了中央干部会,由邓演达任总干事。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1933年宣布解散。1935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鼓舞下,章伯钧、彭泽民等人在九龙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党的组织,并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选举黄琪翔为总书记,由章伯钧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1938年3月在汉口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发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推定章伯钧为总联络人。抗战胜利后,为了进一步争取和平民主统一,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决定易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其后该党被迫转入地下,总部迁至香港。1948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宣布接受中共领导。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建国后,制定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发展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现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党员有4.6万余人。现任名誉主席为周谷城,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卢嘉锡,中央咨监委员会主席为沈其震。中央机关刊物为《前进》月刊。

中国农工民主党Zhongguo Nonggong Minzhu dang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医药卫生界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简称“农工党”。前身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并宣布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中国爱国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医药卫生界和文教界的知识分子。创立于1927年。曾称中华革命党(1927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5年),1947年改称现名。主张与共产党合作,进行抗日斗争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共同纲领》为政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其成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农工民主党

见“政治”中的“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我国参政党之一。其前身是1930年8月9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10日,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3日,该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称现名。1949年9月,派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先后以《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1949年11月、1951年、1958年,农工党分别召开了第五、六次全国干部会议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农工党被迫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工党各级组织逐渐恢复活动,1979年、1983年、1988年分别召开了第八、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在协助共产党和政府落实政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振兴中药事业、面向社会搞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参政议政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机关报是《前进》月刊。历届中央领导人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中国爱国民主党派之一。一部分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创立于1927年,曾先后定名为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始称现名。主要成员为医药卫生界的知识分子。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其成员要求走第三条道路,组成一个党派称第三党。1935年召开第一次临时代表会议,通过临时行动纲领,宣布支持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议。1948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1979年10月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新时期的任务是: 全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大业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前身是1930年8月9日由邓演达等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1年1月,邓演达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35年改名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适应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致力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1947年2月改称今名。农工民主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坚决进行反美反蒋的人民革命斗争。主要领导人是彭泽民、章伯钧等。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了政协《共同纲领》,并以之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动其成员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上来,号召全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目前,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农工党历任领导人为中央干部会总干事邓演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黄琪翔,中央委员会主席章伯钧、季方、周谷城。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1年3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2月3日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9年9月参加新政协。至2000年,已召开过12次全国代表大会。有30个省级组织和一批地方组织、基层组织。1999年9月有党员7万人。中央委员会主席蒋正华。2005年有党员7万多人。2002年12月,在农工党十三届一中全会上,蒋正华再次当选为主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