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祸起萧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祸起萧墙

中篇小说。作家水运宪著。1981年发表。通过描写傅连山抓佳津地区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悲壮过程;揭示了地方主义、家长式领导、“封建宗法式”割据势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严重危害和巨大阻力。笔锋尖锐。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祸起萧墙》

中篇小说,水运宪著。198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揭示了改革的艰难,从条条块块、集中领导与地方主义的惊心动魄的冲突中,塑造了披荆斩棘的实干家傅连山的形象。抵制电力工业改革的佳津地委郭书记等人对他多方掣肘,迫使他走向“自我奋起”。他的悲剧启示着人们,要取得改革的胜利,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要有策略。

祸起萧墙

彩色故事影片。根据湖南作家水运宪的中篇小说改编。编剧叶丹、祝鸿山。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该片是最先反映电力工业改革与反改革尖锐斗争的作品。着重揭示改革的艰难,从片中集中领导与地方主义的惊心动魄的冲突中,人们看到了四化建设道路的不平坦,热衷于搞独立王国的封建幽灵仍在阻碍着经济改革。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披荆斩棘的实干家傅连山的形象。


祸起萧墙

中篇小说。水运宪著。1981年发表于《收获》杂志。次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在新时期继“伤痕文学”之后而出现的 “改革文学” 中,这是反映电力工业战线改革与反改革尖锐斗争的第一部作品。主人公傅连山是立志改革的猛将,但受到抵制电力工业改革的佳津地委郭书记等人的多方掣肘,包围着他的反改革势力,最后将他推向 “自我毁灭” 的绝路。这就揭示了改革的艰难,从而促使人们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种种矛盾。作品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改编为电影。

祸起萧墙

萧墙:照壁。春秋时孔子反对季氏攻伐小国颛臾,而孔子的学生冉求和子路却是季氏的支持者。因此,孔子责备了他们,并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后以“祸起萧墙”形容祸乱由内部发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