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斯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福斯特1810—1887美国废奴运动和女权运动者。原姓凯利。1830年起,积极参加马萨诸塞州林恩妇女反对奴隶制协会的活动。1838年与废奴运动领袖加里森共同成立新英格兰不抵抗协会。次年到各地演说。1850年后积极参加禁酒运动和女权运动。 福斯特1826—1864Fusitestephen Collins Foster美国作曲家。生于美国北方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斯梯费”。他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莹之光》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7岁时,母亲带他到乐器店,他随手拿起一支银笛,稍微摆弄一会儿,便吹起了《哥伦比亚》之歌,而且吹得很出色,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奇。他没有跟任何人学过音乐,只不过他唱过或吟诵过许多诗歌。不知他从哪借来一本音乐书,每天爱不释手地用心读。十四岁,他考入中学,他越来越喜爱音乐,经常与好朋友一起重唱或重奏。并为四支长笛写过一首圆舞曲,大家一同演奏。1841年,他考入大学,开始作曲,1842年,他16岁时出版了歌曲《爱人啊,请打开格窗》。后在匹兹堡的棉花仓库担任工作,接触了黑人演唱的歌曲,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如: 《哦,苏珊娜》、《尼德叔叔》、《家园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中人》、《老黑奴》等。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8岁。 福斯特1881—1961William Zebulon Foster美国共产党主席,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1901年加入美国社会党。1917—1919年,先后领导屠宰工人和钢铁工人的大罢工。1921年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赤色工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从1922—1937年任该组织的执行委员。1921年加入美国共产党。三度当选为党的主席。领导了党内反对洛夫斯顿机会主义、白劳德修正主义和盖茨分裂活动的斗争。1957年当选为党的名誉主席。从1924年起,先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著有《美国共产党史》、《美国政治史纲》、《三个国际的历史》等。 福斯特1879—1970Forster, Edward Morgan英国小说家、散文家。父亲是建筑师。曾入剑桥大学学习。崇尚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和古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部队中任文职。1912年、1922年两游印度。1946年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他为荣誉研究员。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他的小说属于英国风俗小说的传统。他对英国社会不满,认为只要实现了“爱的原则”,社会矛盾就可以和解。他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文字优美精炼,常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福斯特的其他著作有《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最长的旅行》、杂文集《阿宾哲收获集》和演讲集《小说的几个方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