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水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秋水仙autumn crocus

Colchicum autum-nale,百合科秋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38,24,42。鳞茎卵形,有膜质外皮;叶3~5片,阔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自地下茎抽生花1~4朵,径5~10cm,堇红色,花朵漏斗形,花冠筒细长。种子圆球形,千粒重5~8g。变种有白花秋水仙(var. albiflo-rum)、紫花秋水仙(var. atropurpureum)、粉花秋水仙(var. roseum-plenum)。原产中南欧、北非至中亚,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阳光充沛。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春季发叶,秋季开花,种子次年成熟。播种或分栽小鳞茎繁殖。种子宜露地秋播。播种宜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预先施足基肥,并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种皮厚硬,播前用36℃温水浸种48小时,当年可发芽,实生苗第一片叶为针形,第二年叶片为带状,第一年小球形成,生长2~3年后,于7~8月间挖出移栽(条植),沟深3~4cm,株距4cm;覆土2~3cm,沟距20cm。实生苗3~4年后开花。分球繁殖于7月鳞茎休眠后进行。成龄球栽植株行距25~30cm。覆土深度4~5cm。生长期间土壤干湿要适当,太湿易引起鳞茎腐烂,太干生长不良,空气宜较为湿润。6~7月间鳞茎进入休眠期,若地势高而排水好,又有半阴环境,可不必挖出。间隔3~4年应挖出分栽一次。冬季应适当覆土防寒。
园林应用:秋水仙适宜高山园、岩石园,亦可植于灌木丛旁或花境及草坪丛植;花朵傍地面而生,别具特色。鳞茎可提取秋水仙碱,供药用。
同属植物约6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见于栽培的有:黄秋水仙(C. luteum),叶花同放,花朵黄色,原产喜马拉雅地区至俄罗斯。美丽秋水仙(C. specio-sum),花象牙白色,品种有‘白花美丽’秋水仙(cv. Al-bum)、‘粉花美丽’秋水仙(cv. Bornmuelleri)。杂色秋水仙(C. variegatum),株高仅7~8cm,花玫瑰红色,具白色花冠筒,红、白交错;径约9cm;秋季开花。原产希腊与小亚细亚。

秋水仙common autumncrocus

Colchicum autum-nale L.,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已引入栽培。地下具卵形鳞茎。早春出叶,线形,暗绿色,此为营养生长开始,并形成新球茎。初夏地上部分枯萎进入休眠。暑夏后,新球茎仅只抽出花蕾,花淡红色,辐射对称,花被花瓣状,雄蕊6,子房下位,3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秋末花凋,进入冬季休眠。受孕花在翌年春季于几片叶中托出地面,形成果实,夏季成熟。花可观赏。种子含生物碱,可治痛风,也可起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用来诱发植物的多倍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