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种师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种师道1051—1126

北宋末名将。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世衡孙。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知德顺军等。入元祐党籍,罢废近十年。后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屡败西夏军,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从童贯为都统制,拜保静军节度使。宣和中,力谏联金攻辽,被迫致仕。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起为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领兵驰援京师。因年高德劭,时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隶诸军。及议和,劝钦宗待敌粮尽北还乘半渡击之,未被采纳。金兵退,解兵柄,罢为中太一宫使。奏请合关、沙兵屯河南,备金兵再至,不从;又上疏请避兵长安,又不从。金兵再度南下。复起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寻召还,十月,病卒。翌年,京师失陷,钦宗追悔不已,曰:“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种师道1060—1126

北宋名将。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统兵入京勤王,解金兵之围,任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号称“老种”。不久病死。

种师道1060~1126

北宋名将。字彝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职世家出身,初以荫补三班奉职,后任将,知德顺军(今宁夏隆德)、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政和六年(1116年),升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八年,奉命筑席苇平城,未就,夏军骤至。他一面作正面抗击状,一面派偏将率一部人马以授军名义出夏军侧翼。夏军惊慌之际,宋军借机前后夹击,斩夏军5000余。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下,他被命为靖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率1.5万人驰援东京(今河南开封),至洛阳,闻东京被围,遂施疑兵计,号称百万大军向东京挺进。金军中计,与宋议和回师。师道建议趁金兵半渡而击之,钦宗不许。因功升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他提议宋屯兵于沧(今河北沧县)、卫(河南卫辉)一线,以备金兵再攻,又未被宋廷采纳。同年八月,金兵果然又大举南下,他让钦宗避长安,钦宗不听,并遭猜疑罢去其兵权。十月,病卒。东京旋失陷,钦宗不胜后悔。种师道一生处变不惊,精于用兵,长于谋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4: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