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科目指科举考试中所设的考试名目。科举考试包括贡举、武举、制举、童子举、道举等等。而贡举、制举等又分为若干科目。如隋朝贡举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朝贡举考试分科较细,顾炎武《日知录·科目》称:“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见于史者凡五十余科,故谓之科目。”宋朝初期贡举科目多承唐制,有进士、明经、诸科;诸科中又包括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开元礼等。熙宁四年(1071年)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士。元、明、清承之,亦只设进士一科。又如唐朝制举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等七十余科。宋代制举科目较唐代大为减少,主要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茂材异等等九科。另外,宋代还有宏词、词学兼茂、博学宏词、词学等词科。清代则有博学宏词、经济特科等。 科目隋唐以来分科取士的项目。唐制取士的科,见之史者50余,又有大经小经之目,故称科目。宋代分科较少,明清只进士一科,但仍沿旧称。 科目❶科举考试名目。唐代取士,分科较细。如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条称:“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料,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见于史者凡五十余科,故谓之科目。明代止进士一科,则有科而无目矣。”宋代分科较少,明清只设进士一科,但仍沿旧称。如清昭梿《啸亭杂录》,对宗室乡、会试亦称“宗室科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