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始皇帝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始皇帝陵位于临潼县晏寨村南,距西安市35公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墓。秦始皇帝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当时他只有13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用了2年时间对陵墓工程进行收尾,于秦二世二年(前208)正式建成,历时39年。修陵人数量多时,曾达到72万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70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从考古探测和发掘看,秦陵区域以陵冢为中心,总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呈长方形。内城东西宽580米,南北长1355米,周长3870米。外城东西宽940米,南北长2165米,周长621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城门,且有阙楼。城四角也有角楼。陵冢在内城的南半部,现高46米,占地近250万平方米,呈覆斗形。陵冢封土下面为秦陵地宫。据《史记》、《汉书》、《三辅故事》等古籍记载,秦陵地下建筑有都城内的宫观以及百官位次,埋葬着许多珍奇动物和物品。其中有30箱金蚕、有金银做的凫雁等。用人鱼膏(传说是一种像人的四脚鱼,生在东海)做的蜡烛燃烧照明。设有防备盗墓而能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机械传动,川流不息。地宫顶部象形日月天体,底面象形山川地理等等,里面“被以珠玉,饰以翡翠”,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秦陵墓顶以明珠为日月星辰,象征着秦国统治区为广阔的苍穹; 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则象征着秦国统治区域的广袤大地。虽然秦陵地宫还没有发掘,但陵中存在大量水银,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1981年和198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等单位,将地球化学中勘查汞量的测量技术,应用于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发现秦陵封土下土壤中的汞含量,确实高于附近其他地方,从而证实了《史记》中关于秦陵地宫中以水银为江河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在这座陵墓里,还埋葬着万千屈死者,其中有当年被强行殉葬的宫女,有为了防止“泄密”而被活埋的造墓石匠。陵冢的北边,是秦陵的寝殿建筑,是供墓主人安寝的地方,备有衣冠几仗及生活用具。陵西有秦始皇出行时的宫廷车马坑,有木车和铜车。1980年12月,在这里发掘出土了两乘铜车马。出了内城西门,有珍禽坑,面积约2000平方米,埋着许多瓦棺,棺里有禽兽的骨骼,有陶钵、铜环和跽坐俑及大型陶俑,是饲养供奉秦始皇取乐的珍禽异兽的地方。由珍禽坑向北,是陵园中向墓主人供奉饮食和祭祀的地方。在陵东,东外城有陪葬墓,是秦末王室或大臣死后陪葬的墓地。又有马厩坑,一个跽坐俑附近埋一活马,这是秦宫廷马厩的象征。距秦陵外城东1.5公里,是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冥军——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坑。陵外城东南角,有一条长1600多米的防水堤。正如《吕氏春秋》所载,秦始皇陵“其高大若山,其树木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秦始皇陵墓在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严重破坏。据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以30万人盗掘该陵墓,燔烧其宫观,宫中的财物运了30天还没有运完。这是秦陵文物的一次大劫难。以后唐代的黄巢及各代都对秦陵有过挖掘。1961年,国务院将秦始皇帝陵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公布。各级政府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