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始皇陵兵马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代陶塑。约为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的作品。出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人物以服饰可分为战袍俑与盔甲俑; 以职能可分为前锋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官俑、将军俑、驭手俑、车士俑等等。体形高大魁梧,一般身高约1.75米,指挥官身高约1.95米。很多兵将佩握着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刀、矛、戈、戟、钺、剑、标枪、弩机及弓箭等。人物面部和手脚富于质感,胡须、发饰有多种不同的样式。表情刚毅,昂扬奋发,一些优秀作品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表现。马俑比例、结构匀称,与真马等大,战马与牵引战车的马匹体形大小略有区别。马的头部均昂起,双目圆睁,鼻孔翕张,静中含动,表现出处于临战状态下的神情。总体而言,雕塑作风写实,造型准确,结构合度,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的代表。雕塑群巨大的体积和空前的数量,严整的军阵队列形式,组合关系上的多样统一,形成了震撼人心的雄强气势。它既是保卫秦始皇陵园守卫部队的象征,又是秦王朝强大国力和军威的象征。它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际友人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世界第八个奇迹”。1979年在1号坑就地建成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的大型陶兵马俑从葬坑,现已发掘3坑,估计从葬兵马俑约八千件。这些兵马俑威风凛凛,排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装备,以及当时 “有锋有后,有侧翼有后卫” 的作战阵法,显示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席卷天下的威势。陶马分驾车、乘骑两种,体量与真马相仿,体形硕健,肌肉丰满,表情机警敏捷。均昂首直立,竖耳、瞪眼、张口,呈急欲奔驰疆场之状。陶俑身高1. 75米至1. 95米,体格魁伟,体态匀称,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陶俑又根据兵种、身份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马俑、车马俑、弓弩手俑、将军俑等多种。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缰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登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厮杀; 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侧,保护驭手; 弓弩手俑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立射或跪射; 将军俑正面而立,或手持器物,或双手迭于腹前,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成竹在胸的大将风度。这些陶俑的服饰、神情因其兵种、年龄、身份的不同,各有差异,但都个个传神,栩栩如生。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朝的军事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揭开中国雕塑史的重要一页。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国秦代皇陵随葬陶兵马雕塑群。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制作于公元前221年至前209年,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1000m处发现,1977年就地建博物馆。坑位共4处:1号坑面宽9间,东西长216m,宽62m;总面积14260m2;2号坑东西长124m,宽98m;面积约6000m2;3号坑面积520m2;4号坑是未建成的兵马俑坑。1~3号坑共出土武士俑7000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武士俑身高约1.75m,指挥官身高在1.95m以上。战马与真马等大,高1.72m,体长2.03m。兵、马、车组织严整军阵,显示了秦王朝强大的威权和气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