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安文庙大成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安文庙大成殿位于今甘肃秦安县城南街。原为县学建筑群的一部分。县学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至正九年(1394)重修,明、清以来多次修缮。今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单檐歇山顶,坡度平缓,琉璃瓦脊,出檐和收山较深,檐下斗拱层叠。殿身面阔五间,14米; 进深四间,10米。殿内原有孔子等的塑像,今已不存,而陈列有出土文物。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安文庙大成殿明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秦安县城青年路南面文化馆后院。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 年),明洪武初重修,后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世和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相继增修。清康熙戊戌年(1718年)地震后,殿宇穿漏,门墙颓圮。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乾隆八年(1743 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做了重修和增修,乾隆九十三年(1778 年)、嘉庆八年(1803 年)、道光十七年(1830 年)再度重修。现除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基本完整外,其余皆改建或毁。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 5 间,通长 14 米,进深 4 间,宽 10米,建筑面积 165 平方米,大式土木结构七檩抬梁造单檐歇山顶,正脊施三兽宝瓶式火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明彩画,大殿外观、斗拱、用材比例、构件做法等,大多符合明代建筑特征,同时有早于明代的遗风和清代维修的做法,建筑风格与旧志载述时代沿革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历史、考古、建筑艺术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