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移风易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8 移风易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在广大城乡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一切愚昧落后的东西。现代中国风俗正处于新旧交替过程中,大量新俗涌现的同时,许多旧俗仍继续存在。某些地区基于民族的、宗教的等原因,旧俗有的还相当强固。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及一个时期放松思想教育的结果,封建迷信等陋俗亦有所抬头,如测字算命、问卜打卦、买卖婚姻、早婚多育等,均对社会带来消极影响或严重后果。破旧立新不仅会有反复,有时还会出现大的曲折,移风易俗的任务仍是长期的、艰巨的。 移风易俗Yifeng yisu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树立新风尚的行为。风俗是指长期沿习下来的礼节、习惯等的总称。例如待人接物的规矩、婚丧嫁娶的仪式、饮食起居和衣着服饰的习惯以及其他被大家普遍接受或禁忌的现象。由于风俗是社会上由来已久的习俗,它不仅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的区域内被大多数人们所遵循,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约束力。它对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影响社会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内容之一的风俗习惯,历来被统治阶级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对风俗采取扬弃的态度。优良习俗加以发扬, 如尊老爱幼、着装朴素大方、饮食起居有规律等;而对落后的、不良的习俗要加以排斥。如残存的封建意识男尊女卑思想、生育观上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等等。此外,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等,必须加以抵制和改变。破除旧习俗,树立新风尚,解放思想,提倡勤俭节约,新事新办,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对小学生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识别好坏风俗,提高认识能力,增强免疫力。同时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讲文明礼貌,提倡高雅的行为举止, 这将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起着推动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