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稷官名。尧时置,掌主农业。《尚书·尧典》: “帝曰:弃! 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周秉钧易解: “稷,农官,《周本纪》云: ‘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 《集解》引韦昭曰: ‘夏太康失国,废稷之官,不复务农。’” 稷古代粮食之一种。亦称 “谷子”,指 “榖子”,我国最古老的栽培谷物之一。上古称“”、“秫”;现今的北方叫 “糜子”。《吕氏春秋》云: “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稷。”稷与黍属同类作物,性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李时珍《本草纲目》)。稷去皮后,即为小米,为上古北方重要的粮食,故《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古人还尊稷为五谷之神,将稷神与帝王、诸侯所祭之土神(社) 合称为 “社稷” (《白虎通·社稷》)。“社稷”后成了国家的代称。 稷millet作物名。有多种含义。 稷别名黍糜。一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小穗卵状椭圆形。花果期7—10月。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为饲料。全疆各地均有栽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