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穆木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穆木天1900—1971诗人。吉林伊通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创造社。1932年和扬骚等人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抗战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诗集有《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等。 穆木天1900—1971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原名穆敬熙。吉林省伊通县人。1915年去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18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20年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开始文学活动,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192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法国文学。1926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1927年到北京,任教于孔德学校和天津中国学院。1929年回东北,任教于省立吉林大学。1931年去上海,加入“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同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讲授法国文学。1933年创办《新诗歌》旬刊。1937年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同年秋去武汉,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理事,主编诗刊《时调》、《五月》。1938年取道赴昆明,后去桂林。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桂林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到上海,在同济大学任教。1949年回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任教,1952年调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1971年10月去世。被认为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诗人和革命诗歌运动倡导者之一”,“著名的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者。”其主要作品有: 诗集《旅心》 (1923年)、《流亡者之歌》(1937年)、《新的旅途》(1942年);散文集《秋日风景画》(1933年); 鼓词集《抗战大鼓词》(1938年); 评论杂文集《平凡集》;论著《怎样学习诗歌》、《论诗歌大众化》等。并翻译了《王尔德童话》、法郎士的 《蜜蜂》、高尔基的《初恋》、斯母达尔的《青年烧炭党》等多部作品。另外还主编有《世界文学名著选读》、《法国文学史》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