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空同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空同集诗文集名。明*李梦阳撰。66卷。梦阳自号空同子,工诗和古文,才思雄鸷。是集凡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另有附录2卷,为嘉靖间其甥曹嘉所刻。其文学主张,倡言复古,与何景明等相呼应,号称前七子,又与徐祯卿等并称十才子。当时影响甚大,足以振起“台阁体”之痿痹。但其一味尊古,亦形成不良倾向。其诗刻意摹古,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难掩其浅易肤廓,但亦有雄健之作。收入《四库全书》。 《空同集》66卷。收诗歌和散文。李梦阳倡导复古,主张文必秦汉,是明前七子代表人物。其主要成就在诗,其文运思谨严,古奥深厚,但有聱牙艰涩之弊。有《四库全书》本。 空同集六十六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及第,因连丧父母,居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出户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后因为宁王朱宸濠写《阳春书院记》而削籍。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首领,提倡复古,他的理想是要创作出情质宛然,象盛唐以前那样的优秀作品。著有《空同子》(已著录)、《空同集》。李梦阳所著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年(1525),题名为《李氏弘德集》,共三十二卷;嘉靖十一年 (1532),李梦阳的外甥曹嘉梓印 《空同集》,共六十三卷,其中赋、颂、乐府、古今诗为三十六卷,书、疏、碑志、序记、杂文为二十七卷。前有嘉靖九年(1530)黄省曾序,嘉靖十年(1531)王廷相,后有嘉靖十一年 (1532) 吕楠序。嘉靖三十一年 (1552) 宋睦㮮在曹嘉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重新刊刻。此集乃万历三十年 (1602),邓云霄重新刻印。此本参校了浙本、吴本、燕本、凤阳本等诸家刻本,编辑最为完善。共六十六卷,目录三卷,附录二卷,卷一至卷三为赋,卷四至卷三十七为古今诗,卷三十八至卷六十六为文类。李梦阳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感活动,并要求 “真情”,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作中七律较优,写得气象高古,意境开爽。不仅注意诗的开阖变化,还善于突兀作结,寄托深意。王维祯指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虽不免过于夸大,但也确实道出了其诗的特长。其古诗确有不少写得古朴、苍劲,善于章法,但也常有模拟未化的痕迹。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无甚出色之处。另有 《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