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紧接着美国在次年元月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开始了。自此以后,几乎要以每年平均100余次的频度向宇宙太空发射各类卫星、宇宙探测器以及航天飞行器,从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一直到导航、军事侦察卫星等,已有数千个进入了各类地球轨道 (近地轨道、远地轨道、极地轨道和同步静止轨道等);数百个飞行器或宇宙探测器送往月球、火星和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自1961年4月前苏联尤里·加加林以后,已有数百人次驾驶各类航天器进入太空,特别是两名美国宇航员驾驶登月舱登上了月球,成为首次登上其它星球的太空人。航天技术的惊人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发展了能适合在空间飞行的航天器。美国建立了航天飞机体系,已经成为往返地面与近地球轨道空间上的主要运载工具; 前苏联则通过 “联盟号” 宇宙飞船作为主要运载工具。联盟T—15号飞船是第一次完成了在 “和平号” 与 “礼炮7号”、两个航天站之间来回飞行的飞行器。如果我们把航天飞机比作未来空间旅行的定期班机,那么飞船则是在太空中的公共汽车。
(2) 解决了人在航天飞行中的生活与安全问题。已经取得了经常性的应用性航天飞行知识。至少可以说,在环地轨道上,人类已经获得了探测空间的充分自由。事实上,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过程中,有一名宇航员一直是站着的,也安全无恙,因此可以断言,即使年迈退休老人到环地轨道上旅行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3) 掌握了地球周围的星际空间环境的性质和特点。以上这些成就,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迈出了第一步。几乎各国都在制定本国长远的空间发展计划,特别是美、俄、日、西欧诸国等发达国家,雄心勃勃地要到空间去开工厂、建电站、建天文台、建实验室、去探测其它行星、去搞空间防御、空间居民点……为了达到这些宏伟目标,从航天技术的展望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造永久性的宇宙空间站。使它成为执行各项科学试验任务的中心,生产新产品、新材料、新元件和药品的工厂;检查和修理失灵卫星的车间; 向轨道上的载人航天器供应物资的仓库。当然,军事上也有潜在的用途。投资将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2) 建造月球基地。氧是航天活动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火箭发动机必需的氧化剂,又是宇航员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由于它消耗量大,比较重 (液态),从地球表面送往轨道上去要消耗很多能量,航天飞机的货舱不得不主要用来运送推进剂。因此科学家提出建立月球基地和月球采矿方案,可以每年生产600吨液氧,那么就可空出航天飞机货舱来运送其它急需物资。
(3) 部署战略防御的武器系统。
(4) 揭开宇宙之奥妙,进一步深入了解行星。人类送出的第一批探测器,曾经先后从这些天体身旁飞过,给我们送来了有关木星的大红斑、土星的光环和水星的环形山等珍贵照片,为了进一步揭开这些秘密,人类将会从宇宙空间站出发,发射载人登上行星的计划,或者用精密仪器更靠近地观测或 “着陆行走” 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