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突尼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突尼斯Tunis突尼斯共和国首都、最大港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国土东北部,临突尼斯湾。人口约180万。工业和外贸额占全国1/2左右。 突尼斯全称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北端。面积164,150平方公里。人口708万 (1985年),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突尼斯。北部多山,中西部为低地和台地,东北部为沿海平原,南部为沙漠。最大的河流是迈杰尔达河。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主要资源有磷酸盐、铁、铝、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橄榄,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四。工业有石油、电力、化学和加工工业。磷酸盐、石油和橄榄油为出口贸易的三大支柱,此外还出口柑桔、纺织品; 进口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粮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每年旅游收入占外汇收入的18%左右。交通运输比较发达,有突尼斯、古莱特等6大港口,4个国际机场。货币名称第纳尔。公元前9至前3世纪腓尼基人建立迦太基奴隶制国家,5—6世纪阿拉伯人迁入,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81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56年3月20宣告独立,1957年7月25日废黜国王,实行共和。1964年1月10日同中国建交。 突尼斯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全称突尼斯共和国。1956年3月20日独立,1957年7月25日成立共和国。国土面积164150km2,人口920万(1997)。首都突尼斯。1964年1月10日与中国建交。境内北部山地为阿特拉斯山脉的最东段。全国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m。全国最大河流迈杰尔达河,全长365km,最大的盐湖是西南部的杰里德盐沼,面积5000km2。海岸线长1200km。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9.3℃,8月26℃,年降水量400mm以上;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200~400mm;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210.16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09美元。1997年汇率:1美元=1.0512第纳尔(突货币)。工矿业主要有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1997年工业产值为43.79亿第纳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5%。全国可耕地面积900万hm2,已耕地500万hm2。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4%~19%,全国3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橄榄油主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4%~9%,是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旅游业是第一外汇来源。1997年接待游客426.36万人次,收入15.5亿第纳尔。全国620家旅馆,拥有17万张床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第1位。交通运输比较发达。铁路总长2190km,其中窄轨占1713km。1997年货运量233.8万t·km,客运量1.42亿人次。公路总长20000km,1996年客运量5.63亿人次,货运量3200万t。有2支船队,总吨位22.4万t。主要港口有6个,1997年进出港船只总数6027艘,客运总量31.1万人次。全国有2个航空公司,有大型飞机25架,有6个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4个城市通航。1997年客运量838.4万人次。实行基础义务免费教育制。1996年儿童入学率92%。1997年有初中和小学4430所,学生150万;高中及职业学校890所,学生86万;大专院校90所,学生12.5万。突尼斯2004年人口991万。独立日3月20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86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19美元。通货膨胀率3.6%。失业率13.9%。2001年工业、农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16%。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