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窥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窥基632—682

唐代佛教高僧。*慈恩宗著名学者。字洪道,本姓尉迟,生于京兆长安(陕西西安市)。17岁出家,住广福寺,后奉敕入慈恩寺师事*玄奘,学习梵书梵文,参与译经工作,对法相、因明之学造诣极深,继承玄奘思想,以唯识所观来解释世界。著有《成唯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杂集论疏》、《百法论疏》、《弥勒上生经疏》、《说无垢经疏》等数十部,故当时称为“百本疏主”,又因住慈恩寺,亦称慈恩大师。慈恩一宗内容由此充实而盛极一时。

097 窥基632—682

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尉迟,长安人,出身贵族。17岁从玄奘出家,先住弘福寺,后迁大慈恩寺。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论。对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25岁参加玄奘译场,后从事著述。著有《瑜伽师地论略纂》、《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注》等43种,弟子有慧沼等。8世纪初其著述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法相宗。


053 窥基

唐代僧人,参与了玄奘的译场,并接受了玄奘师所秘授的陈那《因明正理门论》,对当时出现的各种注疏抉择去取,兼发己意,于666年或667年后作《因明入正理论疏》,为人们推崇为《大疏》。从《大疏》丰富精湛的阐说中可知,窥基不仅具体地诠解了《因明入正理论》所阐发的基本理论,而且在许多问题上作了重要的发挥,有师说也有己见。《大疏》较全面地反映了窥基在因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间接地反映了玄奘的逻辑思想。窥基规定真能立必须是三支具足而无一过去;真能破有显过破和立量破两种。他把宗体分为遍所许宗(所有的都承认的主张)、先承禀宗(本学派所有的人都承认的主张)、傍凭义宗(不直言,暗示出来的主张)和不顾论宗(自立的主张),他指出前三种宗“皆不可立”,唯有第四种宗“可以为宗”。《大疏》着重对破立的阐述、对三十三过的解释,尤为详尽。《大疏》一书,备受推崇。后传入日本,讲习极盛一时。


054 窥基

继承玄奘宣扬的唯识宗教义,主张宇宙万有,唯识所变。独创翻译佛经的糅译体裁,在《唯识枢要序》中说:“虽复本出五天,然彼无此糅译,直尔十师之别作,鸠集尤难,况更摭此幽文,诚为未有。”其著作往往表现出“示纪纲之旨,陈幽隐之宗”的特征,并且精熟因明,“大善三支,纵横立破”,用因明以立说。著作共43种,现存31种。

窥基632—682

唐朝名僧。俗姓尉迟,全名不详。长安人。17岁出家,以玄奘为师,学梵文,参与译经,深通法相理论。主张宇宙万有,唯识所变,努力阐发玄奘学说形成一个独立派别,被称为“唯识宗”,他被称为慈恩法师。有《成唯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