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章士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9 章士钊1887—1973

报刊政论家。字行严,湖南长沙人。1901年借读于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转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学习。1903年退学赴沪,参加爱国学社,为 《苏报》撰稿。同年5月27日应聘为 《苏报》主编,先后编发了《哀哉亡国之民》、《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等几十篇激烈论说,宣传民主革命。1903年8月和陈独秀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反清宣传,并积极参加华兴会的秘密活动。1904年以王之春被刺案涉嫌被捕,出狱后赴英留学,并继续为上海各报撰稿。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民主报》主编。后以主张不合去职,于上海另办《独立周报》,自任主笔。二次革命后,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进行反袁宣传。袁死后迁回国内出版。中间两度停刊,1927年最后停刊。他“英年能文”,所撰报刊政论在清末民初颇有影响。中岁在北洋政府服官。晚年为国共和谈奔走,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73年病逝。


077 章士钊

湖南长沙人。1907年在英国苏格兰大学学习逻辑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东北大学讲授名学。1917年写成《逻辑指要》书稿,1943年正式出版。章士钊不同意“中国无逻辑”的说法。他说:“逻辑之名,起于欧洲,而逻辑之理,存乎天壤,欧洲有逻辑,中国无逻辑者,讏言也。”他认为,先秦名学与欧洲逻辑“信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逻辑指要》就是以欧洲逻辑为经,中国逻辑为纬,用西方逻辑体系做框架,运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和逻辑实例去说明西方逻辑的每一个理论、原则,这种“融贯中西,特树一帜”的作法,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章士钊在20年代发表的《名墨訾应论》等论文,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他否定鲁胜以来关于惠施、公孙龙祖述墨学的说法,认为惠施、公孙龙和墨子思想主旨不同,所“蔽”和“不知”的性质相反,因此惠施、公孙龙既不是墨家正宗,也不是别墨。他又否定了鲁胜以来关于墨子自著《墨经》的说法,认为从《墨经》的内容看,它只能是墨家后学所著。章士钊的上述观点在中国逻辑史界被不少人所接受。

章士钊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字行严,曾用笔名烂柯山人、秋桐、孤桐等。湖南长沙人。章士钊于1901年,考入南京陆师学堂读书,后来曾经主编过《苏报》。1904年,参加华兴会。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不久在东京下田氏私立实践女子学校任国文教员。1908年,章士钊又转往英国,在阿贝丁大学政法系继续深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章士钊毅然回国参加革命,并出任总统府顾问,后又担任参议员等职,并主编《独立周报》。1914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章士钊流亡日本,在东京任 《甲寅日刊》的主编,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1916年,章士钊回到祖国。1917年,在北京继续主编 《甲寅日刊》。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护法战争中,曾担任桂系军阀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1922年,章士钊在北京担任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甲寅》杂志在北京复刊,章士钊发表 《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章,反对新文化运动。1928年,章士钊因遭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而流亡欧洲。1931年,回国后在沈阳任东北大学教授,而后还从事过律师工作。章士钊于解放前夕,曾为国共两党的和谈而积极奔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章士钊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其主要著述有 《中等国文典》、《联业救国论》、《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等。

章士钊1881~1973

字行严,笔名黄中黄,孤桐等。长沙人,肄业于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后留学日本、英国。1907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辛亥革命前后历任《苏报》、《民立报》主编,江苏都督府顾问,参议院议员,江苏讨袁司令部秘书长。1914年避住日本,创办《甲寅杂志》,反对新文化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肇庆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上海《新闻报》主编; 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员。是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逻辑指要》、《初等国文典》、《中等国文典》、《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柳文旨要》等。

章士钊1881—1973

现代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字行严,笔名烂柯山人、秋桐、孤桐等。长沙人。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后加入蔡元培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并主编《苏报》。1905年赴日、英留学。1911年回国,主持同盟会机关刊物《民主报》、《独立周报》。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逃亡日本,在东京创办《甲寅》月刊,反对帝制。1916年回国,在广东任军务院秘书长。次年在北京主编《甲寅》 日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5年在北京办《甲寅周刊》,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受到鲁迅等新文化阵营成员的反击。1928年后出国。1931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律师。解放前夕,为国共和谈奔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人大常务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早年作过言情小说《双抨记》、《绿波传》等,学术著作有《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等,以《柳文指要》和《逻辑指要》最为著名。


章士钊1881—1973

字行严。长沙县东乡和佳冲人。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肄业。次年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任《苏报》主笔,积极进行反清宣传。1904年加入华兴会。以后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后任 《民立报》主编,兼任江苏都督府顾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任参议院议员。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司令部秘书长。次年在日本创办《甲寅》杂志,宣传民主共和思想。1917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并创办《甲寅周刊》,反对新文化运动。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国民参政员。解放战争后期,与江庸、颜惠庆、邵力子组成上海和平代表团进入解放区。1949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


章士钊1881—1973

著名学者,《中等国文法》作者。字行严,笔名栏柯山人、青桐、秋桐、孤桐、无卯。长沙人。幼读私塾,1901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后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任《苏报》主编,积极进行反清宣传。1904年加入华兴会,后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爆发,回国任总统府顾问,同时主编《独立周报》。1914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逃亡日本,主编《甲寅杂志》。1916年回国,在北京主编《甲寅月刊》。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后任广东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1922年任北京农业学校校长。1924年出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28年,因受国民政府通缉旅居欧洲。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后回上海当律师。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参政员,解放前夕曾为国共和谈奔走,任上海和平代表团、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等国文法》是章士钊语言研究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07年,同来恂裕的 《汉文典》一起,是继《马氏文通》(1898年)后我国最早的语法著作之一。作者另有《初等国文典》、《甲寅杂志存稿》等行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