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枝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53 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原是巴渝(今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在玄宗朝被采入教坊。中唐前期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后刘禹锡在夔州根据民歌作11首,歌咏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恋情与习俗等。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唐以后作者颇多,大都用来写人情风土,具有民歌色彩。 竹枝词zhuzhici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玄宗朝已采入教坊。崔令钦《教坊记·曲名》中已载有“竹枝子”。中唐前期顾况也有《竹枝词》之作。唐穆宗时,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11首,歌咏巴蜀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并曲折地流露出自己遭受贬谪后的心情。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当时白居易也作有《竹枝》。其后作者颇多,多以此写人情风俗,民歌味甚浓。 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原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刘禹锡改作新词,多为歌咏当地风俗和男女恋情。后世人作竹枝词很多,形式皆为七绝。语言通俗,音调轻快。唐代竹枝词不太拘平仄,可歌唱。后用为词牌。《词谱》载皇甫松二体,一为两句两平韵,一为两句两仄韵,均单调14字;又载孙光宪一体,四句三平韵,单调28字。三体每句于第4字、第7字后分别用“竹枝”、“女儿”为和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