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符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符牌明代通行、发兵、传令用的信物通称符牌。《明史·舆服志》: “符牌。凡宣召亲王,必遣官赍金符以往。亲王之藩及镇守、巡抚诸官奏请符验,俱从兵部奏,行尚宝司领之。洪武二十六年 (公元1393年) 定制: 凡公差,以军情重务及奉旨差遣给驿者,兵部既给勘合,即赴内府,关领符验,给驿而去,事峻则缴。嘉靖三十七年 (公元1558年) 定制: 南京、凤阳守备内外官,并各处镇守总兵、巡抚,及各守一方不受镇守节制内外守备,并领符验奏事。凡监枪、整饬兵备,并一城一堡守备官,不许领符验。其制,上织船马之状,起马者用马字号,起船者水字号,起双马者达字号,起单马者通字号,起站船者信字号。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始制用宝金牌。凡军机文书,自都督府、中书省长官而外,不许擅奏。有诏调军,中书省同都督府覆奏,乃各出所藏金牌,入请用宝。又造军中调发符牌,用铁,长5寸,阔半之,上钑2飞龙,下钑2麒麟,首为圜窍,贯以红丝绦。尝遣官赍金牌、信符诣西番,以茶易马。其牌41,上号藏内府,下号降各番,篆文曰: ‘皇帝圣诣,’左曰: ‘合当差发,’右曰: ‘不信者斩’。二十二年又颁西番金牌、信符。其后番官款塞,皆赍原降牌符而至。永乐二年 (公元1404年) 制信符、金字红牌给云南诸蛮。凡历代改元,则所颁外国信符、金牌,必更铸新年号给之。此符信之达于四裔者也。其武臣悬带金牌,则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所造。阔2寸,长1尺,上钑双龙,下钑2伏虎,牌首尾为圆窍,贯以红丝绦。指挥佩金牌,双云龙,双虎符。千户佩镀金银牌,独云龙,独虎符。百户素云银牌符。太祖亲为文钑之曰: ‘上天祐民,朕乃率抚。威加华夏,实凭虎臣。赐尔金符,永传后嗣。’ 天子祀郊庙,若视学、耤田,勋卫扈从及公候、驸马,五府都督日直、锦衣卫当直,及都督率诸卫千百户夜巡内皇城,金吾诸卫各轮官随朝巡绰,俱给金牌,有龙者、虎者、麒麟者、狮者、云者,以官为差。其扈驾金字银牌,则洪武六年所造。寻改为守卫金牌,以铜为之,涂以金,高1尺,阔3寸,分字号凡5。仁字号,上钑独龙蟠云花,公、候、伯、都督佩之。义字号,钑伏虎盘云花,指挥佩之。礼字号,钑獬豸蟠云花,千户、卫镇抚佩之。智字号,钑狮子蟠云花,百户、所镇抚佩之。信字号,钑蟠云花,将军佩之。牌下铸 ‘守卫’ 2篆字,背铸: ‘凡守卫官军悬带此牌’ 等24字,牌首窍贯青丝。镇抚及将军随驾直宿卫者佩之,下直则纳之。凡夜巡官,于尚宝司领令牌,禁城各门、金吾等卫指挥、千户,分领申字号牌,午门自1至4,长安左右门、东华门自5至8,西华门自9至12,玄武门自13至16。5城兵马指挥亦日领令牌,东西南北中城,分领木、金、水、土字号。留守5卫、巡城官并金吾等卫守卫官,俱领铜符。留守卫指挥所领承字及东西北字号牌,俱左半字阳文,左比。金吾等卫,端门、承天门、东西北安门指挥千户所领承字及东西北字号,俱右半字阴文,右比。铜符字号比对相同,方许巡行。内官、内使之出,亦须守门官比对铜符而后行。皇城9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锦衣校尉上直及光禄寺吏典厨役,遇大祀,俱佩双鱼铜牌。永乐六年驾幸北京,扈从官俱带牙牌; 5府、6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各铸任信,通政司、鸿胪寺各铸关防,谓之行在衙门印信关防。其后,命内储印绶监收貯。嘉靖十八年南巡,礼部领出,以给扈从者焉。凡郊庙诸祭陪祀供事官及执事者,入坛俱领牙牌,洪武八年始也。圆花牌,陪祀官领之。长花牌,供事官领之。长素牌,执事人领之。又谓之祀牌。凡驾诣陵寝,扈从官俱于尚宝司领小牙牌。嘉靖九年,皇后行亲蚕礼,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命妇及使人,俱于尚宝司领牙牌,有云花圜牌、鸟形长牌之异。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亦领牙牌,以防奸伪,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职于上。不佩则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牙牌字号,公、侯、伯以勋字,礼科邢寰言: ‘牙牌惟常朝职官得悬。比来权奸侵柄,传旨升官者辄佩牙牌,宜清核以重名器。’ 乃命文职不朝参者,毋得滥给牙牌;武官进御侍班、佩刀、执金炉者,给与。嘉靖二十八年,内府供事匠作、武职官,皆带朝参牙牌,尝奉旨革夺,旋复给之。给事中陈邦修以为言,礼部复奏: “《会典》所载,文武官出入禁门带牙牌,有执事、供事、朝参之别。执事、供事者,皆届期而领,如期而缴。惟朝参牙牌得朝夕悬之,非徒为关防之具,亦以示等威之辨也。虚衔带俸、供事、执事者,不宜概领。第出入禁闼,若一切革夺,何由讥察? 尚宝司所貯旧牌数百,上有 ‘入内府’ 字号,请以给之。至于卫所武官,掌印、佥书侍卫之外,非属朝参供役者,尽革夺之。其纳粟、填注冒赐牙牌及罢退闲住官旧所关领不缴者,俱逮问。’报可。洪武十五年制使节,黄色3簷宝盖,长2尺,黄纱袋笼之。又制丹漆架1,以节置其上。使者受命,则载以行; 使归,则持之以复命。二十三年诏考定使节之制,礼部奏: ‘汉光武时,以竹为节,柄长8尺,其毛3重。而黄公绍《韻会》注: 汉节柄长3尺,毛3重,以旄牛为之。’ 诏从3尺之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