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符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符节信物,证件。通关过门以用之。《周礼·地官司徒》:“门关用符节。”今注: “符节: 门关所发,持以通行之节,以竹为之。” 符节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以及军中通行的凭证。符以竹木或金属为之,上书文字,剖分为二,朝廷与臣下各执其一。使用时,以两片相合为验。《尉缭子·兵谈》“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胜备相应,犹合符节,无异故也。”《墨子·号令》:“无符节而横行军中者,断。”《尉缭子·分塞令》:“军中纵横之道,百有二十步”,“非将吏之符节,不得通行。” 符节古代帝王用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符以竹木或金玉制作,上面书写文字,剖分为二,各执其一,使用时以两片相合为验。符节之制盛行于先秦、秦汉时期。如《战国策·燕策二》所载乐毅报燕惠王书: “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又《史记·汉文帝本纪》: “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集解》: “应劭曰: ‘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 (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世王朝基本沿习此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