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前, 郊区农村抗灾能力很弱, 经常遭受台风、暴雨、大潮、大旱、雨涝、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等的严重侵袭。农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农业生产经常出现严重歉收。
新中国成立后,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 不断地兴修水利, 建设电力排灌网络, 加固加高海塘、江堤, 加强对病虫害和疫病的防治, 使郊区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到1996年, 海塘、江堤在百年1遇的洪灾面前岿然不动。郊区农村遇到大旱年份, 也能夺得大丰收。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和畜禽的疫病, 绝大多数已经能够预防, 能够扑灭。因此, 郊区农业生产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省、自治区之一,不仅自然灾害种类多,而且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的干旱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只是范围大小和严重程度有别而已。1949—1990年间,就有35年出现干旱,可谓 “三年两头旱,十年九年旱”。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河北省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农业自然灾害也多种多样,主要是旱涝风雹病虫鼠。为减轻灾害,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防灾抗灾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表1-7-1 重灾年情况

年 份受灾面积(万公顷)成灾面积(万公顷)
1965
1972
1980
1981
1983
1986
1987
1989
1991
1992
1993
317.33
269.87
245.27
189.4
373.33
228.33
240
253.53
202.07
311.87
251.47
118.27
171.33
176.46
131.87
141.87
187.87
176.27
211.8
153.4
235.87
187.67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部边疆,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全国热量资源最少省份。由于有效积温少,无霜期短,地域时间温差大,水热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森林采伐过量,荒原的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 生态失衡, 加上农田基础建设薄弱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农业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 广大农民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防灾抗灾斗争, 加上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类自然灾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使农业生产有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条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