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三节 农产品的计划管理与市场流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第三节 农产品的计划管理与市场流通

在农产品的产销体制上,四川省和全国一样,从50年代起,仿照苏联模式建立了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调动资源用于重点建设,奠定工业化基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继后的一段时期中,对计划与市场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这些调整均未完全解决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几个历史时期来看,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出现大的调整,仍是“全国一盘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再次提出“放权让利”的基本方针,并将放权让利范围扩大到城乡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实施了更为彻底的措施,才使得四川省农村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1982年中共的十二大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在这种宏观大调整、大变动的引导下,四川省农村的经济运行机制也同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特别在90年代后期,调整改革的步伐更快,在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建设、价格体系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市场经济雏型已在全省农村开始形成。
回顾四川农村在计划与市场体系上所走过的道路,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即50—70年代后期,及80—90年代。两个阶段在计划与市场、集中与放开、传统与改革等方面,不断进行矛盾斗争,终于开拓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