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三节 农村市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第三节 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历史久远,古代即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的说法。江苏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南宋以后,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集镇众多,兼有江海航运和渔盐之利,商贸盛于诸省。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压迫,外强入侵,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农村百业凋弊,市场商贸难以发展。所存集市,仅是自给半自给经济的补充。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恢复,百废俱兴,农村市场也随着农业生产发展不断扩大。1953—1985年,国家对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实行计划购销体制,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成为农村市场与流通的主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国家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采取了搞活流通的政策措施,农村市场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格局。农村市场繁荣,商品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80年代后期江苏各地相继建立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商品交流、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或农副产品贸易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农村市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