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算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算筹

中国古代数学演算工具。也称筹策。《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数,不用筹策。”用竹制成。《汉书·律历志》: “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苏林注: “六觚,六角也。”隋代则有改变。据《隋书 ·律历志》载,“广二分,长三寸。正策三廉,积二百一十六枚成觚,乾之策也。负策四廉,和一百四十四枚成方,坤之策也。”长度缩短,并以三棱、四棱区别正负数。筹策除以竹制外,也有用木、铁、玉、骨、象牙等制的。正负数也有用赤黑二色表示的。1971年8月,在陕西千阳县发现西汉宣帝时期的骨筹策31根,每根长13.15厘米,直径0.3厘米,与《汉书》记载基本一致。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党川乡放马滩秦汉墓也出土有算筹。

009 算筹

古代一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又称筹。为直径1分 (合今0.23厘米)、长6寸 (合今13.86厘米) 的圆柱形小棍。以271根为“一握”。多以竹制,也可用木、骨、铁、铜等材料制成。为缩小布算所占面积和避免算筹滚动,后代算筹逐渐变得短小,并由圆柱形演变为方形或扁形。用算筹记数和进行计算的起始年代已不可详考。最迟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算筹记数法已相当完备。直到15世纪才逐渐为珠算盘所代替,在我国延用约2千多年。在珠算发明前,算筹一直是中国最有效的计算工具,也是从古代到中世纪当时世界上较好的计算工具。

算筹suanchou

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起源于西周, 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算筹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 竹、木、骨、铁、铜等均可, 但要求每种筹必须一般长短、粗细。《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的算筹长六寸(13.86厘米),直径一分(0.23厘米),这是有关算筹形制的最早文字材料。1971年在陕西千阳县出土30多根西汉宣帝时的骨质算筹, 每根长13厘米左右, 是考古中首次发现的算筹实物。用算筹表示数字共有两种形式, 一种称纵式, 也叫直式, 一种称横式。人们规定用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用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千万位……以此类推,纵横相间,可表示任何整数。遇到“零”数不摆算筹。用算筹可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多种运算, 其计算程序同珠算基本 一样, 如加减运算也都是从左边一位开始。采用的是十进位制。算筹的不足之处是运算时需占用一定面积, 摆列算筹时容易出错, 因此, 在十五世纪算盘得以推广后, 便取代了算筹。

算 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