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算经十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97 算经十书汉唐千余年间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唐初国子监算学馆规定以上述十部算经为课本,后世遂有算经十书之称。它较完备地反映了中国自先秦至唐初间的数学成就。后来《夏侯阳算经》和《缀术》先后失传。前者以唐中叶的实用算术充数,后者以《数术记遗》代之。算经十书是研究汉唐数学的主要依据。其现传本是1084年北宋秘书省刻本的各种传刻本。 《算经十书》Suanjing Shishu中国由汉至唐近千年间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数学家李淳风等人校订并注释了十部数学书, 做为国子监算学馆的教材, 它们是: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通称 “十部算经”。北宋元丰七年(1084)秘书省刊刻数学书时,《夏侯阳算经》与《缀术》均已失传,由于唐中叶的一部实用数学书开头有“夏侯阳曰……”一段话,便被当作《夏侯阳算经》刊刻。南宋翻刻这些数学书时(1213),又加入了 《数术记遗》,于是形成了后人所称的《算经十书》,代表了汉唐时期中国数学的发展水平。 算经十书中国唐代国子监设算学馆,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算术为课本。后世称之为算经十书。现在流传的是宋代的各种传刻本。在刻书时因《缀术》失传,代以《数术记遗》,《夏侯阳算经》也未找到真本,所刻由别人托名编撰。 算经十书古代对十部算书的合称。唐代国子监内设算学馆,置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算书为课本。另外唐代明算科亦将上述十书作为考试内容。 《算经十书》中国汉唐千余年间先后出现的10部古算书的总称。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和《缉古算经》。其中《缀术》已失传,后来代之以《数术记遗》。唐代国子监内的算学馆以此作为课本。这10部书(除《缀术》外)最早于北宋刊刻(1804);在南宋(1213)翻刻时,即以《数术记遗》代替失传的《缀术》。清代时又被收入《四库全书》。1773年被人列入《微波榭丛书》之中,题名为《算经十书》,是为这一名称的首次出现。现在一般把《算经十书》理解为上述10部书,而不是狭义地理解为1773年的刻本。 《算经十书》唐朝国子监确定的十部数学教科书。唐代注重数学教育,高宗时令太史令李淳风等编著数学著作,作为国子监算学馆馆生课本,包括《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海岛算经》 、《五曹算经》 、《孙子算经》 、《夏侯阳算经》 、《张邱建算经》 、《五经算术》 、《辑古算经》 、《缀术》 十书。反映了从前1世纪到6世纪中国的数学成就,并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普及和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和日本亦将其作为数学教材。今有宋代刻本传世。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钱宝琮的校订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