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簦dēng指有柄的大斗笠。《国语·吴语》:“(夫差)遵汶伐博,簦笠相望于艾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古逸诗·越谣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广雅·释器》:“簦,谓之笠。”清王念孙疏证:“《说文》:‘笠,簦无柄也。簦,笠盖也。’《急就篇》注云:‘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吴语》:簦笠相望于艾陵。韦昭注云:‘簦笠,备雨器也。’……《淮南子·说林训》云:‘或谓笠,或谓簦,名异实同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