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地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1 中国地理辽阔的国土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发展历史,使中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首先,古老的地质、复杂的构造、漫长的地史以及地表内外营力的塑造,形成地貌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地理环境分异的基础条件。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中,有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也有山地垂直地带分布规律。这些分异规律交织作用在一起,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使中国地理环境具有世界上罕见的独特性。在中国气候中,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递变,均受到季风的控制。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作用,降水丰沛与高温季节同时出现,形成温暖湿润气候。地貌类型中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较大比重。西部地区以高山、高原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东部地区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各地区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从而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产中,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达150多种,有1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气候资源类型多样,南北方向上有9个温度带,东西方向上有4个干湿地区。各山地不同的垂直带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气候资源。江河湖泊众多,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全国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66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水力蕴藏量为6.8亿千瓦,已探明可供开发量3.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土地资源丰富多样,绝对数量大,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相对数量小,并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理成分复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人类发展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几千年来人们开垦草原,开拓耕地,植树造林,培育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众多水利工程,使地理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问题,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地理环境恶化。对此,必须加强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合理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上; 西从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处。陆上有15个邻国,自东北部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界总长2万多公里。东、南部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等国家和地区相望。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10618万人,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一位。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中国地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