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粮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粮商经营粮食的买卖、储运、加工的商人。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粮食的贸易古已有之。秦汉时期的粮商“贩谷粜千钟”(《三国志·魏书·阎温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勇侠传》)。隋朝开通大运河后,贸易更加便利。唐初百余年,民丰粮足,粮商稳定发展,粮食价格十分便宜。贞观初年,米价一斗只三、四钱。唐中期以后,粮食交换愈益频繁,江南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粮商。如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米商龙昌裔,“有米数千斛,粜既而米价销贱。”(《太平广记》卷二四三)可直接影响市场价格。这些大粮商往往是囤积居奇,抬高米价,“积米以待踊贵”(《国史补卷下》)。明清时期,粮食市场品种齐全,仅米一种,就包括白壳糯、红壳糯、铁桨糯、白芒糯、草鞋糯、胭脂糯、鸟嘴糯等。是时粮商分化出许多专门经营单一品种的粮食的商人,如专门营米的米商,专营谷的谷商等。从事粮食业的粮店、粮栈、碓坊、磨房、碾房等大量出现。清代福建漳州有一、二百家米商,并建有行会组织“米途公会”。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粮商舟车水陆,广为贸易,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