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粮食经济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粮食经济学food economics

研究粮食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粮食的重要性,决定了人们对粮食和粮食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视。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对粮食供求调节、贮备、购销、课税、运输、保管等的理论和政策,均有所论述。在公元1世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食货志》及历代史书的《食货志》中,都有全面、系统的反映。中外古代思想家对粮食贸易、粮食供应与人口的关系等问题,也多有论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马克思提出了农业(主要指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科学论断,恩格斯提出了“两种生产”即粮食等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均衡发展的理论。列宁在其著作中, 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粮食经济问题,他还提出了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的科学命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粮食问题的日益突出,粮食经济理论的研究也日益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集中大批专家,长期从事粮食经济的研究。中国于1987年2月成立了全国粮食经济学会,从事中国与世界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粮食经济的研究中,出现悲观论和乐观论两大学派。前者的代表作有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1972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布朗的《世界粮食的前景——马尔萨斯的阴影》(1982年)等;后者的代表作则有美国朱·西蒙教授的《最后的资源》(1981年)、苏联科学院士A.H.涅斯米扬诺夫等著的《未来的食物》等。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和发展粮食经济学的基础。在中国尽管对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历史悠久,著述甚多,但粮食经济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出现则较晚。1983年《中国社会主义粮食经济》一书出版,该书由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编著,由齐兴启、李思恒负责总纂, 内容包括粮食生产、粮食商品流通、粮食消费等三个部分, 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粮食经济问题。
粮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❶粮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❷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的关系,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经济规律在粮食生产中运用;粮食产品与粮食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单位的规模效益;投入产出法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等。
❸粮食分配。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粮食分配关系和分配模式,粮食分配的依据,粮食分配与粮食保障等。
❹粮食交换。粮食商品经营方式、经营渠道,粮食流通方式,粮食价格、贮藏、运销、贮备等。
❺粮食消费。粮食消费对粮食生产的反作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的粮食消费,粮食消费与人口、粮食消费与营养战略等。
❻粮食发展战略。
粮食经济学是从农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部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粮食领域中应用的经济学科,它综合地应用多种学科特别是多种经济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来解决粮食的经济问题。在研究粮食生产问题时,要应用国民经济计划学以及经济地理、生产力布局、技术经济等学科;在研究粮食分配与交换时,要应用商品经济学、市场学、价格学等学科;在研究粮食消费时,要应用营养学、人口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学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