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兵简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精兵简政Jingbing jianzheng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1941年,日军在国民党顽固派的配合下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使根据地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面对根据地所遇到的严重困难,1941年11月,米脂县参议会议长、开明绅士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精兵简政的主张。李鼎铭关于精兵简政的主张,立即为中国共产党所采纳,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向各抗日根据地发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各级组织机构,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并规定了精兵简政的具体内容,要求各根据地的脱产人员不得超过人口总数的3%。精兵方面,规定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山区为2:1,平原为1:1,在某些最困难的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简政方面,要求裁并重叠机构,裁减冗员,实行合署办公。
从1942年开始,各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陆续开始整编部队,紧缩行政机构,减少脱产人员。例如陕甘宁边区将边区直属机关从35个减到22个,脱产人员由469人减少到279人。经过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一政策,对克服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精兵简政Jingbing jianzheng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克服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1941年后, 日军在国民党顽固派的配合下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使根据地缩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1941年11月,米脂县参议会议长、开明士绅李鼎铭等11人提出精兵简政的主张,被中国共产党所采纳,并在各根据地施行。内容是缩小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减人员,特别是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充实连队和基层,以减轻人民负担,使部队、机关变得更精干有力。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 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建国后, 仍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策。

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扭转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局面而采取的重要政策。最初是陕北的开明士绅李鼎铭提出的。内容是缩小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人员,充实基层。它的执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对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顽军不断进攻和封锁各抗日根据地,使各根据地经济面临严重困难。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开明士绅李鼎铭等11人联名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被中国共产党采纳。精兵简政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构,精简人员,充实基层,以节省民力,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战斗力,达到精简、统一、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