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精神

练习武术套路和攻防对抗时通过面部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武术规则》中要求精神要饱满。传统拳理要求“含而不露,神态舒展”。即在整体动作的配合下,通过面部要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沉着冷静的气势。教学中,当学生基本学会动作后,教师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基础上,重点应注意学生完成动作时的面部表情。初学武术的学生用力时最易出现面部肌肉紧张,对此应及时提示,指出面部的一点错误会影响整体动作的精神状态。还可采用让学生对面完成动作的方法予以纠正。


精神jingshen

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等,都是属于精神的东西。精神是人脑的机能,它同人类思维器官的发展相联系,不仅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宗教信仰者和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化。在哲学基本问题中,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立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质。但精神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动地反映物质世界,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精神Jianshen

八法之一。指习武时, 在整体动作配合下, 通过面部体现出的气势。传统的要求是“全神贯注,神智舒展”。学生初学武术动作时易出现面部紧张等情况, 教师应注意提示。

精神

人的精神、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包括认识、观念、思想、理论等。通常和意识作为同义概念使用。

精神

哲学人类学家舍勒把精神理解为仅属于现实的个人的东西。精神是人特有的现象,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它又是多元的存在,包括人的情感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一切其他精神活动。它对外界是完全开放的,使人能够认识外界并认识自身,从而改造、超越外界环境。但精神必须以生命冲动作为现实的动力,并与之相互转化。舍勒对精神的理解强调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和个体活动的首要地位,与黑格尔等人所理解的超个体的、共相的精神是截然相反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