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索伦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索伦营伊犁驻防旗营之一。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调黑龙江索伦、达呼尔两部官兵1300名,携眷移驻伊犁河北岸。设领队大臣一,驻惠远城;总管、副总管各一,驻本营。下辖八旗,分左右翼,每翼四旗。每旗设佐领、骁骑校各一。左翼为索伦兵,即鄂温克族,驻奎屯、萨玛尔等地屯田游牧;右翼为达呼尔族,驻霍尔果斯种地。该营共管卡伦9座。全营甲兵987名。 索伦营又称“新满营”。清代以索伦兵丁编组的军营。康乾(1662—1795)年间,清廷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战争期间,从布特哈地区(今黑龙江嫩江一带)征调数千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打牲兵丁,号称“索伦兵”,多按民族每500人编组一营,派往西北(今新疆)征战和驻防,故称。其中被包括在“索伦营”内的达斡尔兵丁及其家属,于1869年(同治八年)被调往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一带)驻防,后曾一度被称为“索伦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恢复固有“达斡尔”民族名称,并成立瓜尔本设尔达斡尔族自治区,后改民族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