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纪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纪德1869—1951Andre Gide法国作家。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早期作品《安德烈·瓦尔特诗集》、小说《于里安游记》等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后信奉尼采学说,蔑视一切现存的秩序与道德,崇尚唯美主义和“无目的行动”哲学,创作了《泥泽》、《人间粮食》、《无视道德的人》、《梵蒂冈的地窖》、《田园交响乐》等作品。晚期创作的小说《伪币制造者》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怀疑与不满情绪。还写有《借题发挥集》、《新借题集》、《偶感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评论集。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纪德1869—1951Gide,Andre法国作家。1869年生在巴黎。父亲是法学教授,母亲出身于大资产阶级家庭。童年受家庭的宗教影响很深。1880年父亲逝世后,他的表姊妹成为他信赖的朋友。15岁同表妹玛德琳纳相爱,激起他的进取心和赞美英雄的信念。20岁时与保尔·瓦莱里结为终生好友,同时在巴黎参加马拉梅和埃雷迪亚家里举办的“星期二茶话会”。1909年与朋友们创办《新法兰西评论》,对现代法国文学影响很大。1897年他第一部重要作品散文诗集《人间食粮》问世,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强烈感受。虽然该作品具有浓重的象征主义色彩,但他本人并不满意内容空乏、只注重形式、崇尚黑暗与幻想的象征主义作品。代表他的思想和形式统一的作品有《蔑视道德的人》、《窄门》和《田园交响乐》。这些作品注重心理刻画,文笔细腻,形式完美。1914年出版的《梵蒂冈的地窖》,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思想混乱情绪,以及青年们厌恶社会生活,强烈要求个人绝对自由的倾向。以后发表的《刚果之行》和《从乍得归来》,对殖民主义的罪恶进行了揭露。1932年他宣称信奉共产主义,但他访问苏联后却对苏联进行批评。纪德还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借题发挥集》、《偶感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论文集中,阐述了他对文学、美学、道德以及文化方面的见解。尤其是他的《日记》对当代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晚年他出版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的总结。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