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纱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纱帽官帽的一种,以纱制成,有素纱,有乌纱。《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 “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戌帽。特赐归彦纱帽以宠之。” 《宋史·符昭寿传》:“昭寿以贵家子,日事游宴,简倨自恣,常纱帽素氅衣,偃息后圃,不理戍务。” 纱帽shāmào❶用纱制成的帽子。始于魏晋、北齐时天子所用,隋唐时民间亦可使用,宋时文人居士、官员士庶都有服,一般用于夏季。宋以后渐与幞头相混为一,明时定为文武官员常礼帽。致仕及侍亲辞闲官、状元及诸进士、内外官亲属、内使监等都戴纱帽。其式样品类繁多,然以乌纱所制最为常见。因明时纱帽为官帽,故亦以纱帽代指官职。《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宠之。”《隋书·礼仪志四》:“有司请备法驾,高祖不许,改服纱帽、黄袍,入幸临光殿。”唐张籍《答元八遗纱帽》诗:“黑纱方帽君边得,称对山前坐竹床。唯恐被人偷剪样,不曾闲戴出书堂。”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旧唐书·舆服志》:“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宋朱敦儒《鹧鸪天》词:“竹粉吹香杏子丹,试新纱帽纻衣宽。”《明史·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三:“今之纱帽,即唐之软巾。”《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四回:“你一个男子人,如今又戴上纱帽在做官哩,一点事儿铺排不开,我可怎么放心。”《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等我戴了纱帽,给细姑娘看看,也好叫他怕我三分!”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纱帽前低后高,两傍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其内施网巾以束发,则无分贵贱,公私之服皆然。” 纱帽(明人《刘伯渊画像》) 纱帽古代君主或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以纱制成,故名。《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使》:“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宠之。”《周书·长孙俭传》:“俭乃着帬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隋唐沿之并广泛流行。《通典》载:“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以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后复制白纱高屋帽,接宾客则服之。”唐时也作为视野听讼和宴见宾客的冠饰,尤在一般儒生间广为流行。明代始定为文武官常礼服,并以“乌纱帽”为官帽的别名。参见“乌纱帽”条。 纱帽传统戏曲中官员所戴的帽子。纯黑色,圆形,前低后高,两边插有不同形状的翅。翅有方翅、圆翅、尖翅3种,分别称为方纱、圆纱、尖纱。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用方纱,如京剧《群英会》中的鲁肃;丑角扮演的文官,用圆纱,如京剧《审头刺汤》中的汤勤;净角扮演的奸邪文官,用尖纱,如京剧《四进士》中的顾读。 三种纱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