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格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纳格拉打击乐器。创始于13世纪,后在伊斯兰世界广泛使用,并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纳格加雷、纳卡拉、纳卡里亚、纳克拉赞、塔布拉·巴雅、塔布拉·塔兰、顿巴克、奈卡拉、乃卡拉等。是一种碗形单面鼓,革面直径约为5—7寸,原则上两个并列,用两槌敲击。 纳格拉又译“纳额拉”,为naera的汉字音译,古称“库夫鲁克”(kuvruk),俗称“铁鼓”,为维吾尔族的膜鸣乐器之一。其形制是:用铸铁腔作鼓身,为半圆锥形,上大下小,鼓面蒙以驴皮或小牛皮,用皮绳在鼓的周缘扎紧,结牢于鼓的腰部。分大、中、小三种,最大者高35厘米,鼓面直径38厘米;最小者高18厘米,鼓面直径25厘米,往往成对合奏,另以叫做“冬巴克”的小鼓为指挥,七鼓组成一个鼓队,用于喜庆仪式或军乐。通常与苏尔奈(唢呐)、巴拉曼(筚篥)组成一个乐队。鼓乐声嘹亮高亢,能鼓动热闹和兴奋的情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