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米比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纳米比亚Namibia原名“西南非洲”。非洲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824269平方公里。人口123万(1987年)。首府温得和克。高原地形。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北部多草原,南部多荒漠。少常流河。矿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部门。15世纪起,葡、荷、英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1890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15年被南非占领。1920年国际联盟委任南非统治。1948年被南非非法吞并。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谴责南非的非法占领,1990年3月21日独立。 纳米比亚全称纳米比亚共和国,原名西南非洲。位于非洲西南部。面积824,269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1983年),多数为黑人。主要部族有: 奥万博族、卡万戈族等。官方语言为南非荷兰语和英语。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首都温得和克。全境大部分地区是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是平原。奥兰治河和库内内河分别是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属热带沙漠气候,燥热少雨。资源丰富,盛产钻石、铀、铜、铅、锌、钨等。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米和花生。畜牧业发达。工业主要采矿业,此外还有肉类加工、鱼类加工和装配等部门。主要出口钻石、铀、有色金属、紫羔羊皮、肉乳制品、鱼等; 进口粮食。货币名称为南非兰特。15-18世纪荷、葡、英相继侵入,1890年德国占领全境,1915年被南非占领,1920年国际联盟委任南非统治该地,1949年被南非非法吞并。1966年联合国取消南非对该地的委任统治,1967年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西南非洲理事会作为该地的合法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1968年6月联大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90年3月21日宣告独立,成立纳米比亚共和国。1990年3月22日同中国建交。 纳米比亚非洲西南部国家,原称西南非洲,现全称为纳米比亚共和国。1990年3月21日正式独立。国土面积824269km2,人口168万(1997)。首都温得和克。1990年3月22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多由海拔1000~2000m的高原组成。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布兰德山海拔2600m,是全境最高峰。海岸线长1600km。大部属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8~22℃。年均降水量从西南部的10mm递增到东北部的500mm。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居非洲第4位,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铝、锌、金等。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33.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5美元。1998年12月汇率:1美元=5.95纳元。矿业是传统支柱产业,90%矿产品出口,1997年矿业产值为30亿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和商品出口总值的60.3%。制造业不发达。1997年制造业产值约20亿纳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万hm2,土地贫瘠,农作物产出率低,粮食不能自给,1998年需进口粮食16万t。畜牧业较发达,其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88%。所产紫羔羊皮世界驰名。沿海鱼资源丰富,按捕鱼量位居世界10大产鱼国之列。1998年渔业产值达20亿纳元。水产品的90%供出口。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1997年游客4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亿纳元。全国铁路总长2600km,1995年客运量60.2万人次,货运量68.7万t。公路总长约7.7万km,其中沥青路4600km,年均客运量5万人次,货运量18万t。沃尔维斯湾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渔港,年吞吐量约200万t。国内各大城市均有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有定期航班飞往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有1350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42万人;大学1所,学生4000多人;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文盲率为60%。纳米比亚2004年人口200万。独立日3月21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55亿美元。经济增长率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750美元。通货膨胀率4.2%。失业率3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